環球速讀:Robotaxi混合運營,如祺破解自動駕駛商業化難題

  • 發表于: 2022-11-03 20:46:17 來源:愛卡汽車網

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對國內許多城市的人來說,應該不算特別陌生,因為路上經常有測試車輛在跑。但作為普通人,看到這些全身“長滿”雷達的車,也一定會有疑問,Robotaxi真的可以商業化運營嗎?它的通行效率又真的高嗎?


(資料圖片)

這個問題,可以在大灣區的幾何中心腹地——廣州南沙找到答案。最近,如祺出行正式開啟有人駕駛與自動駕駛混合運營,簡單理解,就是自動駕駛車輛已經“混”進了網約車隊伍,用戶打自動駕駛網約車,已經沒有任何門檻,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

長期懸在自動駕駛頭上的本土商業化難題,在廣州南沙、在如祺出行身上,看到了新的曙光。

“無感”的體驗才更高級

自動駕駛的測試車輛,甚至是運營車輛,我們以往也體驗過不少,但這些體驗更像是在主辦方的安排中,按照固定路線行進。尤其是最近一兩年,其實單車的L4級別自動駕駛水平,經過技術的不斷沉淀,算法的不斷優化,單車體驗已經相當不錯,或者說是接近老司機的水平,然而從運營角度來看,卻與消費者的日常需求相距甚遠,沒有常用的APP接入,沒法隨時隨地叫車,路線極其單一……

因此,當如祺出行拋出Robotaxi混合運營的“大招”時,我更期待“無招勝有招”的感覺,那就是把自動駕駛網約車,融入到市民日常的每次出行需求中。

當然,我們體驗后可以負責地表達觀點:如祺出行已經在南沙區全域,做到了這一點。

體驗當天,我們來到了南沙區某酒店,就像打網約車一樣,掏出手機,打開最新版本的如祺出行的APP,在首頁的打車入口,只需像平時打網約車一樣輸入上下車地點,平臺就會根據等候時長、距離等維度智能匹配有人駕駛或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服務,和用戶日常叫車無異。

這里的邏輯是,用戶需要的是點對點的品質出行,而非司機的“類型”,滿足用戶真實的出行需求。當然,如祺也給了用戶選擇權,可以勾選打哪一類型的車輛。

選擇出發地點時,我們也看到APP貼心的上車地點推薦,可以說是十分細致,地點包括了酒店大堂外、酒店側邊的路邊等等,同時還會顯示用戶到上車點步行的距離,讓用戶心中有數。

短短兩三分鐘,一輛自動駕駛網約車就抵達我們設定的上車點,出于健康考慮,安全員查驗健康碼后,就可以確認行程的開啟。從酒店門口到目的地,安全員都無需對車輛接管。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打車的“無感”,以及行駛中的穩定性、人性化。

“無感”在于我們前面所說的,就跟打普通的網約車一致,無須任何特殊操作,上車點上車、目的地下車,上下車的精確度,和有人駕駛已經相當接近。

穩定性,在于車輛的行駛和有人駕駛接近,但行駛要更穩重一些,轉彎、掉頭、避讓等動作,十足“老司機”,加上所使用的AION LX(參數|詢價)本身也是一款大空間、舒適性高的車,所以乘坐體驗甚至還要優于一些網約車專車。

而人性化,則貫穿在整個乘車流程,行進過程中,乘客可以在后排屏幕查看行進的路線,剩余的里程、時間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數。而在費用上,目前的收費跟有人網約車相比,甚至還要便宜一些。出于法律法規的要求,車上依然有安全員保障安全,同時還兼任了乘車上下車之間的消毒等工作,可以說是相當貼心。

如何做到?運營數據反哺自動駕駛定點能力

Robotaxi能夠在運營區域內穿梭自如,而且乘客的上下車點匹配極具人性化,之所以以前的一些自動駕駛網約車體驗無法做到這一點,核心原因在于缺乏運營數據的支撐。

而在大灣區有著豐富運營經驗的如祺,則很好地破解了這一難題。

如果單純從測試場景中,自動駕駛車輛的上下車點,通常由自動駕駛公司進行勘點與設置,但在Robotaxi商業化過程中,上下車點的設置除了考慮安全、法規等客觀停靠條件外,如何讓用戶更省時、更省力、更順利找到自動駕駛網約車及抵達真實目的地,則需要出行平臺通過大量真實用戶日常出行數據進行反哺。

因此,如祺出行的混合運營,能把全量用戶日常出行的真實熱點場景和數據,聯合自動駕駛公司持續優化上下車點密度,減少用戶上下車的步行距離,逐步解決當前限制了Robotaxi商業化的上下車點密度不足這一難題。

“混合運營不但解決了用戶的出行剛需,而且在后續的運營和商業化中,能持續優化Robotaxi的上下車點。”如祺出行COO韓鋒告訴新電圖。

所以,我們進一步的理解是,如祺出行的Robotaxi混合運營模式,短期內解決的是服務范圍內的上下車便捷問題,但更核心的能力在于,未來持續的進化能力,運營數據對Robotaxi的支撐,將會繼續呈現幾何級增長。

除了上述的做法,基于用戶實際出行場景和上下車點等運營數據,如祺出行此前已前瞻性布局如祺車站作為Robotaxi運營線下站點,目前于廣州市區內已落地近百座如祺車站,優化自動駕駛網約車上下車點與乘客線下體驗。

體系已形成,健康穩定的商業化可期

這次如祺出行Robotaxi混合運營落地,本質上也是本土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落地的標志性事件。反過來說,自動駕駛技術在出行行業實現運營落地,也證明了自動駕駛技術普及應用和商業化,存在高效路徑。

同時,為了技術普及和商業化的大幅提速,一個開放的平臺不可缺少。根據公開信息,今年4月完成A輪融資后,如祺出行宣布推出國內出行行業首個真正全開放的Robotaxi運營平臺,為產業合作方提供Robotaxi商業運營解決方案,和Robotaxi車輛運營基礎設施。

韓鋒也表示,如祺將接入更多優質的自動駕駛運力,不斷擴大Robotaxi混合運營服務范圍,建成更加完善的Robotaxi商業運營解決方案和Robotaxi車輛運營基礎設施,加速推動自動駕駛運營商業化落地。“這種擴大范圍并不是盲目增加,而是在運營范圍內,我們不斷把服務和運營效率提升,讓Robotaxi真正為用戶服務。”韓鋒補充說。

Robotaxi距離真正的“無人”,需要的是政策法規以及行業的進一步完善,但在運營和服務體系打造上,如祺出行已經打了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