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份轎車零售銷量排行榜中可以看到,比亞迪秦(參數|詢價)排在了首位,4月份銷量為42647輛,領先第二名一大截,并且比亞迪這個成績并不是單純地放在同級別市場比 而是不區分轎車、SUV和MPV的全面收割,簡單來說,就是把市面上所有四個輪子的機動車全都算上都賣不過秦家族。
距離百萬銷量僅一步之遙
(資料圖)
目前為止,秦家族的累計銷量已經達到了98萬,離百萬銷量僅一步之遙,按照這個趨勢來看,到5月底破百萬的累計銷量不是問題。并且這并不是比亞迪秦家族的第一次銷冠,在去年9月和11月就也曾登頂
A級轎車市場銷量冠軍,之后在今年的2月,秦家族總銷量30540輛,登頂全品類轎車市場銷量冠軍,隨后3月份銷量43230輛繼續蟬聯,到四月頭銜再次進階,月銷42647輛,成為中國汽車市場全品類銷量冠軍。
從同級別冠軍到轎車品類冠軍再到全品類冠軍,比亞迪秦這樣的銷量成績別說超越合資車,就算放在國內這幾十年的汽車市場發展史里,也是不可小噓的存在。
優秀的產品力和正確的發展方向
比亞迪賣得好與其產品規劃有條理是離不開關系的,就拿10~15萬的緊湊型轎車市場來說,在秦PLUS(參數|詢價) DM—i沒出現之前,賣得最好的就是“馬路三大媽”,產品更新迭代慢,綜合配置低,雖然近幾年有不少自主品牌正在試圖用更低的售價,更高的配置去挑戰合資的地位,但是成功的卻寥寥無幾,別說奪冠,就是拿到細分市場前十名都得謝天謝地。
那么比亞迪聰明的地方就是在于跳出了燃油圈,用自己擅長的新能源轎車去挑戰燃油車,再結合自己本身的技術以及供應鏈優勢,用根據優勢價格更智能的配置從而達到彎道超車的目的。
所以在今年二月份,秦PLUS DM—i的2023冠軍版上市的時候,看到9.98萬的起售價我就知道,這個市場又將要迎來一場腥風血雨了,因為人家這9.98萬的版本不是噱頭,是實實在在的生產銷售,用不到10萬的價格就可以擁有一輛可油可電,55km的純電續航,超1100km的綜合續航,3.8L虧電油耗,還有一堆的智能配置的DM—i車型,而且還可以免費上綠牌,用燃油車的價格體驗到DM—i超級混動的產品力。
比亞迪秦家族或許會打亂合資車的定價體系
如果說DM—i用油電同價擊穿了合資燃油車最后一道防線,那秦PLUS EV(參數|詢價) 2023冠軍版則是打破合資A級轎車虛高定價的又一發重彈,12.98萬的起售價,e平臺3.0核心技術加持 產品換新加續航更長,直接進入傳統合資燃油價格腹地的同時,將A級車的綜合配置表現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重新定義了一波什么叫優秀的A級純電轎車,通過DM—i加EV的雙動力組合,油電同價的產品定價策略也讓比亞迪秦成為了同價市場內一個繞不開的選擇,所以這一波比亞迪帶來的銷量沖擊已經不僅僅是干翻傳統合資燃油車市場這么簡單,照這個玩法再過幾年,說不定連合資車的定價體系也將會被打亂,如果其他品牌還不抓緊時間發力,這個轎車品類乃至整個行業的格局可能都要風向大變。
電動EV:秦統天下,覆蓋燃油
到這里我終于明白了,比亞迪為什么要給這臺車取名叫做秦,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一掃六合使天下大同,這么理解的話,現在的比亞迪秦家族已經完成了“秦統天下,覆蓋燃油”的目標,成為了新一代家轎銷量冠軍。
合資品牌靠著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效應,吃了這么多年的口碑紅利,但是進入電氣化時代之后,升級慢、體驗差和配置低等已不再是消費者的首選,而國內車企也憑借著在新能源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逐漸從燃油時代的追趕者進化為電氣化時代的領跑者,至少在銷量上,比亞迪秦家族這樣動不動三四萬的成績,已經實實在在地成為了中國汽車市場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