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寶馬20周年:加速本土化,新世代車型2026年沈陽投產|今日觀點

  • 發表于: 2023-05-19 19:38:31 來源:愛卡汽車網

5月18日,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迎來20周年華誕。回顧過去,這家成立于2003年5月的合資品牌已經累計量產新車超過500萬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開啟下一個二十年之際,華晨寶馬在品牌戰略、產品布局、體系建設、產業集群以及社會責任等方面均有著詳細的規劃。接下來,我們一起解讀華晨寶馬二十年的規劃與目標。

加碼100億,2026年投產新世代車型

“2010年以來,寶馬沈陽工廠累計投資已近1000億人民幣。”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博士說,對寶馬、對沈陽、對整個東北來說都是非凡的成長故事。戴鶴軒透露,未來,寶馬國產純電動車型將覆蓋主要細分市場。

沈陽基地是寶馬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車中心之一,被稱為寶馬集團迎接電動化的生產戰略的落地樣板。華晨寶馬二十周年之際,寶馬也表示將加大與當地新能源產業鏈的合作。

在此基礎上,寶馬選擇加碼100億。華晨寶馬宣布將于2026年起在沈陽投產純電動新世代車型,與之配套的總投資100億元的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全面動工。

1、BMW新世代車型沈陽投產的意義

寶馬在全球每賣出3臺車型,就有一臺來自沈陽,可以看出華晨寶馬的重要程度。而在未來,華晨寶馬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諾德科沃奇博士提到:“在開啟華晨寶馬下一個20年之際,將于2026年起在沈陽投產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純電動BMW新世代車型。”

事實上,在成功推出純電動BMW iX3、i3之后,華晨寶馬將于今年年內推出純電動BMW iX1,明年推出純電動BMW i5,而2026年將迎來BMW新世代車型。

按照華晨寶馬的說法,BMW新世代的意義超越了某款車型,具備全新開發的電子電氣架構、全新的高效電驅和電池系統、全新的循環永續標準,將是寶馬集團全力以赴電動化的中流砥柱。

2、豪擲100億建設六代動力電池

諾德科沃奇博士著重表示:“BMW新世代車型將在沈陽投產之際,與之配套的BMW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全面動工。這將極大地推動我們的業務發展和電動化步伐。”

投產純電動BMW新世代車型和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全面動工,總投資100億元人民。規劃面積24萬平方米,是現有動力電池生產面積的5倍,并將創造2,000個新的工作崗位;此外,寶馬沈陽研發中心二期擴建項目正式啟用,新能源車本土化全流程開發和驗證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為新世代的到來做好準備。

集群效應明顯,帶動120家核心供應商落地遼寧

寶馬集團落戶沈陽20年時間,成為了汽車圈雙方共贏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有幾組數據可以證明:

1、寶馬沈陽生產基地自2010年以來累計投資近1000億元人民幣,年產能達到83萬輛。

2、2022年,華晨寶馬在全國的零部件采購額超730億元,其中60%來自遼寧。與此同時,華晨寶馬連續17年保持沈陽市最大納稅企業,2022年稅收貢獻達485億元。

3、近26,000人在華晨寶馬工作。

產業鏈方面,華晨寶馬致力于攜手中國伙伴推動沈陽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華晨寶馬是中德(沈陽)裝備制造產業園和大東汽車城兩大產業集聚平臺的重要成員,也是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創新委員會的發起者之一。在華晨寶馬全國430多家零部件供應商中,超過120家位于遼寧,近100家扎根在沈陽。

隨著寶馬和沈陽新能源產業的提速,采埃孚、億緯鋰能等知名企業正加快入駐沈陽的步伐,配套BMW新能源車型。將來,這一產業鏈有望進一步延長到動力電池正負極、電解液、隔膜等專業領域。而且,寶馬還協同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開發應用先進技術和商業模式,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共同推動產業升級。比如,寶馬在去年與中國伙伴合作,建立了豪華車品牌的首個動力電池閉環回收。

值得一提的是,華晨寶馬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是共創和雙贏的典范。在關鍵的動力電池領域,寶馬集團宣布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以及遠景動力簽訂超過百億歐元的動力電池需求合同。這三家中國電池企業將在歐洲、北美和中國總共建設5座工廠,在國際大舞臺進一步拓展業務。

升級本土人才培養戰略

據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寶馬在中國的業務實體為超過30,000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其中有近26,000人在華晨寶馬工作。

華晨寶馬對職業教育的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100萬元,并將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與中國實際情況結合。同時,華晨寶馬為員工提供大量面向未來汽車生產的培訓,已有超過8,000名員工接受了電動化相關作業培訓。

接下來,BMW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新增的2,000多個工作崗位中,約半數由發動機生產員工通過技能重塑轉崗擔任。此外,華晨寶馬通過廣泛的院校合作項目與中國的年輕人一起創想未來。

當前,寶馬集團在中國設立了德國以外最大的研發和創新網絡,分布在北京、上海、沈陽和南京,并與眾多中國科技公司及電動化核心企業深入合作,在上海聯合設立創新孵化基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