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份,某知名汽車媒體人在其社交平臺上發文表示:“某日系合資品牌即將退出中國市場,生產線產能將轉作為同集團自主品牌代工。”三菱成為了被懷疑的目標之一,但彼時廣汽三菱則發布回應:“公司正常經營,三菱沒有退出,工廠也在正常運轉。”
但在最近,日經新聞亦傳出了三菱長沙工廠停產新車的消息,時間為3月8日到5月的3個月內,預計6月開始重啟新車生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三菱最近幾年在國內的銷量數據來看,停產新車的消息并不意外:
2018年,三菱在國內銷量超過14.4萬臺,可謂如日中天。
2019年,三菱在國內銷量超過13.3萬臺,成績也還不錯。
2020年,三菱在國內銷量約7.5萬臺,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2021年,三菱在國內銷量約6.6萬臺,靠著口碑和優惠還能撐一撐。
2022年,三菱在國內銷量約3.3萬臺,比起2019年可謂腰斬再腰斬……
同時,在今年的1-3月,三菱旗下4款車型的累計銷量銷量僅剩3969臺,同比減少58%。
以至于三菱表示,由于中國的權益法適用公司銷售持續低迷,因此停止了在中國當地的新車生產,計入了相關損失,在截至2023年3月的2022財年的合并財報中計入了121億日元的營業外費用和105億日元的特別損失。
顯然,當全新歐藍德(參數|詢價)不能以當年那般碾壓級的性價比來撼動市場,且阿圖柯(參數|詢價)AIRTREK相對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型卻幾乎沒有優勢的時候,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勁炫ASX(參數|詢價)和奕歌(參數|詢價)更不可能有翻盤的希望。因此,三菱選擇認輸也是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