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車市占率的提升,銷量攀升,電池安全問題似乎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相較于新車型,新配置,新續航的話題熱度,電池安全大有脫離買車時的視野范圍之內的意思。實際上這是一個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問題,與燃油車時代類似,有些車型在看得見的地方下手比較重,車輛看起來光鮮可人,但有些車企的功夫是在車輛看不見的部分,在車輛制造的關鍵零部件和節點上講究品質,兩者之間導致的結果差異就表現在安全性和車輛的耐久度不同。
一直秉承“技術日產”理念的東風日產,在純電車領域深耕已久,日產聆風車型就擁有“210億公里電池0重大安全事故”的銷售口碑。而此次在羊城,東風日產重拾安全話題,為媒體和廣大車主進一步揭示了東風日產Ariya(參數|詢價)艾睿雅的電池安全技術路線。
好產品與好商品的關系
(資料圖)
“現在市面上不缺乏好的商品,但是好的商品不一定就是好的產品。”這句話出自東風日產技術中心新技術分院新能源開發部電力裝置開發科電池開發工程師淡少敏。從工程技術的角度去理解ARIYA艾睿雅這個產品,東風日產的產品開發原則很明確:堅守顧客安全的底線,以最高的開發標準做好產品。
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首先從“電芯”制造開始。與代工電池不同,日產的電芯制造,是在日產全球最高標準下,走定制化、專線化和獨立生產的技術路線,并且經過100%嚴格檢測篩選,這讓ARIYA艾睿雅從制造體系的底端開始就自帶安全氣場。
背靠雷諾-日產-三菱全新聯盟及國內頂級的智能、綠色、高效數字化標桿工廠——東風日產武漢工廠,以超安全電池工藝、智能管理系統、3D實時在線視覺檢測等層層保障,確保電池的安全和出品質量,這是誕生一款好產品的基礎所在。
這個制造邏輯和日產在燃油車時代注重發動機技術是一樣的。正如東風日產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新能源營銷部副部長徐大江所說:“我們希望以超安全電池樹立電池安全標桿,當人們談論起東風日產的純電車,能夠脫口而出‘東風日產的新能源車好,關鍵是電池心臟好!“燃油車時代買車是買發動機,純電車當然電池是核心。
主動安全是技術實力的體現
通常消費者在買到純電車之后,有幾大煩惱,包括續航焦慮,電池安全和虛標等等,其中續航虛標問題是目前純電產品的一大不確定因素。事實上,汽車廠家也并非要主動夸大純電車的行駛里程,以推動銷售,消費者又不傻,用幾次就明白真實續航數據了。關鍵是里程虛標這件事表面上只是一個電量與行駛里程判斷的問題,在這背后則是對電池系統的檢測技術能力的問題。
基于三元鋰電池的特性,比如在充電時產生的“析鋰”現象,很難被直接檢測到,需要根據充電倍率、溫度、荷電狀態等各項綜合指標來監測,然后做模型運算,才能了解鋰電池的準確狀態,這個技術能力,講真能做得好的廠家沒幾個,因此出現續航虛標,真還不一定是故意為之,而是“臣妾,真的做不到”。
對動力電池的這套監測系統的通用名稱是“車載BMS”,東風日產在這方面有許多的技術積累,日產自研的全工況電池精準管理系統,精準實現對動力電池組的200多項數據,實現最短10毫秒的實時監測,以便隨時智能調整電池的工作狀態。
在此基礎上,采用行業領先的干濕分離集成液態熱管理系統,主要是根據環境的變化,對電池的溫度進行控制,始終讓電池處于最佳狀態,這些就是車主看不見的部分。在使用端能夠被車主感知的,就是ARIYA艾睿雅車型在冬季快速的取暖效果,由于借助了電池管理系統中的PTC加熱器,就可以利用電池溫度實現空調的快速加熱,這也是許多車主感受到ARIYA與一般純電車在使用人性化上的差異之一。
被動安全是制造能力的精進
如果說電池的BMS體現了技術實力上的差異,那么ARIYA艾睿雅整車對電池系統所做的被動安全保護,則是設計與制造能力的體現。現實的結果是ARIYA艾睿雅不但在Euro NCAP碰撞測試中獲得五星安全評級,還通過了中汽中心“高壓沖水、4倍國標溫度沖擊、耐久振動”的三項嚴苛測試。
車用動力電池包的被動保護技術要分成兩大塊,一部分是電池組本身的保護,另一部分則是被融合到整車設計當中,通過車輛整體的結構設計,框架設置及強化點來“軟硬兼施”的保護核心電池倉的安全。
就電池組本身,ARIYA艾睿雅的電池在電芯之間加裝氣凝膠,將線束精密規范布局,把電池短路、起火、爆炸等風險掐滅在搖籃里。此外,還采用了一體式的鋁制電池方艙設計,用六道強化鋁柱橫梁、25mm厚度雙層高強度殼體,去提升電池包的強度,從而保護內部的電芯和模組。
在電池倉外部,環繞電池的車身部位,用1500MPa超高強鋼來打造防護本體,底部覆蓋增強樹脂底盤裝甲,在距離電池倉較遠的部位,設計獨有的360°潰縮保護空間,即便是側面碰撞的沖擊能量吸收,都能接近C-NCAP標準的2倍之多。這是艾睿雅電池安全防護的第二道防線。
好產品之外打造好商品
ARIYA艾睿雅的價格調整策略已眾所周知,其實這是一項限時優惠活動,也就是到3月底, ARIYA艾睿雅長續航版22.48萬元、長續航頂配版23.78萬元、高性能四驅版26.78萬元、高性能四驅頂配版28.28萬元,更有免費基礎保養、終身免費車機流量及兩年0息重磅同享福利。
在新能源汽車鑼鼓喧天的當下,強調技術的廠商本身就已經比較吃虧,在看得見的表面,各家的技術實力差距似乎不大明顯;而強調安全的車型也更容易被市場所忽略。無論何時,我們在判斷新能源車輛品質之時,在那些堆料的功能,豪華的內飾表面之下,需要去了解真正的技術與安全,這也就是“技術日產”的造車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