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5年,耗資百億,比亞迪全新e平臺3.0有何優勢?
日前,“E啟聊聊CTB”比亞迪e平臺3.0分享沙龍重慶站正式舉行。給大家劃一下重點:e平臺3.0是下一代電動車的搖籃,一攬子解決了電動車的所有痛點。尤其是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對于純電車安全性能有了極大的提升。下面,就跟圈哥來進一步了解一下比亞迪的全新e平臺3.0吧。
e平臺3.0:下一代電動車的搖籃
(資料圖片)
何為比亞迪全新e平臺3.0?圈哥了解到,e平臺3.0是比亞迪歷時5年,耗資百億推出的純電整車架構平臺,與大眾的MEB純電平臺、奔馳的EVA純電平臺類似。
e平臺3.0有何亮點?基于整車安全的開發邏輯(安全)、優化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高效)、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智能)、重新定義整車美學(美學),比亞迪將新能源領域的黑科技進一步架構化、模塊化,兼容多種布置方式(前驅、后驅及四驅),具有高拓展性,一攬子解決了電動車的所有痛點。
同時,e平臺3.0還能孵化各種尺寸的智能電動汽車,實現A級車到D級車的全面覆蓋。也正是基于此,e平臺3.0算得上真正的下一代電動車的搖籃。目前,基于e平臺3.0已有海豹、海豚和元PLUS三款產品上市,未來還將推出多款新車,進一步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CTB:強化“安全標簽”
對于純電車而言,續航很重要,但安全更是繞不開且極具技術含量的問題。“安全是電動車最大的豪華”,這是比亞迪一直奉行的標準。而基于e平臺3.0打造的車型,其安全保障主要源于刀片電池和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這兩個方面。
對于刀片電池,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刀片電池采用高安全磷酸鐵鋰化學體系,杜絕電池熱失控,即便是面對“針刺測試”、“50噸重卡碾壓極端測試”等“變態”考驗,它依舊能輕松通過。當然,這與其鋁板-蜂窩鋁芯-鋁板形成蜂窩結構有很大的關系。也正是這種創新結構,完美解決了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相互制約的行業難題,成為業內領先的動力電池解決方案。
有了刀片電池,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的最強CP:CTB技術。圈哥了解到,CTB技術從“蜂窩“中找到靈感,衍生出“類蜂窩鋁”結構,將刀片電池包與車身剛性連接并形成完整體,即地板(電芯上蓋)-電芯-托盤三者與車身集成,形成“整車三明治”結構。
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對于安全以及操控提升明顯。以比亞迪海豹(參數|詢價)車型為例,先給大家分享一組數據:得益于CTB技術加持,電池作為結構件參與整車傳力和受力,讓海豹的正碰車內結構安全提升50%,整車側柱碰撞入侵量減少45%,給乘客創造了堅固安全的環境。
同時,整車扭轉剛度達40000+N.m/°,媲美百萬級豪華旗艦車型,帶來更強的舒適性與整車操控穩定性。海豹的麋鹿測試車速達83.5km/h,遠超同級別車型,就是一個例子。且在鵝卵石、連續減速帶等路況下,海豹的車身表現出來的平穩性也是相當優秀。
高效、智能、美學,樣樣都不少
在高效方面,比亞迪獨立自主開發了高效八合一電動力總成。這種動力部件的深度集成有效減小系統重量和體積,進一步減少占用空間,降低損耗。數據顯示,其電機峰值功率達270kW,峰值扭矩為360N?m,綜合工況效率高達89%。以海豹為例,其四驅版本百公里加速時間為3.8秒。
而在智能方面,e平臺3.0由智能車控域、智能動力域、智能駕駛域等四個高度集成的域控制器實時協同控制。同時,配合自主研發的車用操作系統BYD OS、自主開發智能硬件、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統等,讓比亞迪的控制架構不斷向域控制演進。以海豹為例,整個車機系統響應速度之快,內置功能之豐富。同時,在自動駕駛能力方面,海豹也處于領先水平。
最后在設計上,得益于刀片電池與高強度車身一體化集成,給整車設計帶來了全新思路。以海豹為例,軸距更長,重心更低,身姿低趴動感,線條飽滿流暢,更好地迎合了時下年輕消費者的審美。更重要的是,海豹的風阻系數(Cd)更是低至0.21,在同級中處于領先水平。
《車壹圈》認為,今年1月份,比亞迪累計銷量達15.13萬輛,同比增長58.6%,再度奪得了單月銷量冠軍。其中,離不開比亞迪海豹、海豚等明星車型對銷量的貢獻。當然,細看銷量的背后,則是比亞迪“技術紅利”的釋放,尤其是e平臺3.0對相關產品的賦能。用戶對電動車的安全、高效、智能、美學等等暢想,e平臺3.0都做到了。這樣來看,比亞迪銷量持續高走,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