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誰也沒有想到,2022年中國車市的不確定性和魔幻色彩,遠比疫情開始的2020年更甚。
如今,站在新一年萬象更新的新起點,業內外都對2023年的車市信心十足,但每每談到這十個關鍵詞,相信很大一部分汽車人和消費者關于2022年的記憶,就會被瞬間喚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油價
隨著國際形勢的復雜化,2022年能源危機席卷全球。在國際油價坐上過山車的影響下,國內成品油價格也開啟了波動起伏的一年。
2022年一共進行了24次油價調整,成品油價格共經歷了13次上漲、10次下跌、1次擱淺。經統計,2022年全年累積下來,汽油上調了550元/噸,柴油上調了530元/噸,折算下來全年上漲了0.39元/升-0.46元/升。
由于上漲主要集中在上半年,2022年1-6月,國內油價進行了12次調整,其中10次上漲,2次下調,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部分燃油車用戶群體的消費信心。
二、原材料
和油價一起上漲的,還有電池原材料成本。2022年初,動力電池需要的原材料中,以鎳、碳酸鋰為首的上游成本持續走高,部分原材料成本價格暴漲超10倍。以去年3月中旬的原材料成本價格作為參考,碳酸鋰的市場均價大約在50萬元/噸。
要知道曾在2020年12月,電池級別的碳酸鋰均價普遍在5.5萬元/噸左右。不到一年的時間,上漲超8倍。雖然目前來看價格已經有所回落,但電池級碳酸鋰下跌的幅度仍然較小,目前電池級碳酸鋰的均價仍然在49萬元/噸左右。
三、國補
作為新能源國家補貼正式退出前的最后一年,2022年國補退坡也引發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系列變化。
首先是年初由于國家補貼的退坡,疊加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導致國內新能源車企成本上漲,從1月份開始,國內多家車企陸續開啟了“漲價”模式,新能源汽車搶購車潮也隨之被激活。
隨后是年末,國家補貼即將退出,考慮到購車成本的增長,大部分車企又以“國補退出,即將漲價”為由,刺激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又一輪增長。
四、停產
疫情的反復,對于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國內多家車企被迫減產、停產。
上海作為我國的汽車工業重鎮,由于零部件供應商比較集中,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就有超過1000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因為上海疫情的影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減產和停產。
其中,上海本地的主機廠,諸如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及特斯拉等車企均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而除了本地車企之外,諸如蔚來汽車這樣的新勢力車企,也因為零部件斷供,生產按下暫停鍵。
五、購置稅
經歷了上半年疫情影響,為了刺激汽車消費,財政部、稅務總局共同宣布,從2022年6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間,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L及其以下排量的乘用車,實施購置稅減半政策。
這一政策極大促進了燃油車市場下半年的恢復與回暖。
而除了燃油車,針對新能源汽車,原本計劃于今年年底正式取消的新能源汽車購置稅補貼,也宣布延期一年,也就是從2023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仍然可以享受免征車輛購置稅的利好。
六、限電
2022年極端氣候的異常,也給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由于2022年夏季川渝地區持續受高溫的影響,用電負荷持續攀升,為確保電網的安全性以及民生用電的需求,川渝地區的汽車產業也因為限電,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長安汽車、豐田汽車以及寧德時代等企業均因為限電,生產受阻。
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除了川渝地區的汽車上下游企業之外,上汽集團、特斯拉等車企也因此出現了零部件短缺的情況。另外,部分新能源車企的快充樁和充電服務,也因為限電而暫停。
七、車展
受疫情的影響,2022年國內三大A級車展的開展尤其不順利。先是原計劃于4月份開展的北京車展宣布延期,最后宣告取消。再是8月份的成都車展,開展三天后被緊急叫停。
原計劃于11月份開展的廣州車展,因為疫情再度順延,最終在2022年12月30日開幕,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跨年車展。而除了三大A級車展不順利之外,重慶車展、天津車展等地方車展也因為疫情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八、出口
2022年中國品牌出海軍團及中國汽車出口量堪稱空前。
數據顯示,自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突破200萬輛之后,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更是同比增長54.4%至311.1萬輛。翻倍式的增長,足以證明中國出口的增長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與過去中國品牌汽車出口主要面向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不同,2022年國內不少新能源車企都面向了發達國家集中的歐洲市場出口,其中比亞迪、蔚來汽車、奇瑞汽車,長城汽車旗下的魏牌等車企在歐洲市場的售價,均高于國內。
九、退市
新能源與智能化的發展,雖說催生了諸多的機遇,但同時也直接或間接地催化了整個乘用車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
2022年,由于銷量壓力,合資車企中,謳歌與廣汽菲克紛紛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其中,謳歌在中國市場的歷史共有16年,Jeep國產化則有超過6年的歷史。
而除了這些“奮斗歷史”較長的合資車企之外,新勢力中曾經排名第二的威馬汽車,也因為一系列事件被Apollo收購,其大部分城市的線下門店已經關店。
十、份額
總結來看,2022年還是一個自主與合資品牌不斷分化的關鍵之年。在新能源的推動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不斷上漲,2022年全年,自主品牌的累計份額達到了50%,較2021年增加了6個百分點。據了解,這也是近十年來,自主品牌全年市場份額首次達到50%。
而達成這一成績的主要力量,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功不可沒。2022年,大部分新能源車企都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并且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自主品牌的滲透率更是遠超合資。
紅點觀察:
回望2022年中國車市的發展,有挑戰也有機遇,有艱難也有成功。
2023年,是疫情放開后的第一年,作為重要的經濟性支柱產業,中國汽車產業無疑將挑起復蘇回暖的大梁。
那么,2023年中國車市又將呈現出哪些新的格局,我們也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