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速遞!代號“燈塔”,寶馬人工智能平臺落地加速數字化

  • 發表于: 2022-12-13 18:41:31 來源:愛卡汽車網

車企間的競爭逐漸轉向數字化、智能化。


【資料圖】

近日,寶馬在業內率先部署了代號為“燈塔”(BEACON)的人工智能(AI)平臺,這是繼BMW iFACTORY生產戰略在6月落地沈陽之后,寶馬集團在華數字化轉型進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燈塔”BEACON是BMW(寶馬)、E2P(新興科技到產品)、AI Algorithm(人工智能算法)、Computer Vision(計算機視覺)、OR(對象識別)、NLP(自然語言處理)的首字母縮寫。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博士表示,“數字化是寶馬集團的戰略重點。IT平臺化戰略和‘燈塔’平臺體現了寶馬強大的整合能力,進一步夯實了我們的數字化內功,為在華的數字化創新提供了新動能。”對于寶馬而言,“燈塔”就像一個“超級大腦”,提供AI應用創新相關的開發、部署、集成與運行服務的平臺化環境,幫助其加速實現多業務場景數字化。

寶馬加快在華數字化布局,“燈塔”應運而生

經過近30年的發展,寶馬已在中國已經建立了集團內最大的生產布局和德國之外最大的研發創新布局。目前,寶馬已經服務了超過600萬中國客戶。寶馬沈陽生產基地的年產量即將達到83萬。My BMW App在中國的總用戶也超過了700萬。所有這些都蘊藏著巨大的數據量和數據處理需求,為云計算、大數據、AI應用開發提供了土壤。

為了滿足業務部門與日俱增的數字應用需求,寶馬IT在中國提出了“平臺化戰略”,旨在通過分析、集成、匯總IT資源,將向業務交付IT產品的能力平臺化,為開發團隊提供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VaaS(視頻即服務)等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云計算服務,幫助IT工程師快速開發數字應用、及時響應業務需求。“燈塔”平臺就脫胎于此戰略。

“燈塔”融合了AI和工業物聯網的優勢,讓AI賦能多個技術應用層級,同時有效地解決了傳統AI散點應用面臨的門檻高、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比如一位在南京的寶馬IT工程師需要開發一個AI應用,她\他無需在本地建立一個實體的、具備一定算力的數據中心,而是只要在線輸入需要訓練的代碼和參數到“燈塔”平臺上,啟動任務就可以獲得計算資源并進行算法訓練。這一過程中,她\他所使用的計算資源可以隨時釋放給其他開發者,不會有項目停滯算力就閑置浪費的擔憂。而且她\他還可以將開發出來的AI應用在“燈塔”平臺運行,無需承擔相關的硬件運維成本。這顯著地降低了數字開發的設備需求和門檻。

融入汽車制造,“燈塔”賦能寶馬沈陽生產基地

在沈陽,寶馬正通過“精益、綠色、數字化”的BMW iFACTORY戰略將最前沿的科技融入汽車制造。目前,寶馬沈陽生產基地已經上線大約100種AI應用。今年六月落成的華晨寶馬生產基地大規模升級項目(簡稱:里達工廠),從廠區規劃、建筑設計、生產線布局到設備調試全部在數字孿生場景下進行,并配備了占地約3,500平方米的數據中心和覆蓋全廠的千兆5G網絡。其1,600個多功能攝像頭每年能產生超過10PB的數據。這些都為“燈塔”平臺提供了施展的舞臺。

以計算機視覺為例,“燈塔平臺”提供的VaaS服務可以接入寶馬沈陽生產基地超過6000個攝像頭。IT工程師利用這些攝像頭的圖像開發目標檢測、目標跟蹤、圖像分類等AI系統及應用接口,并通過圖像進行模型訓練提高AI算法準確率。比如在高壓動力電池作業中,攝像頭讀取原材料包裝圖像并通過5G網絡傳輸至“燈塔”平臺,再由平臺上部署的圖像識別算法提取多重物料信息,按照高壓動力電池生產要求判斷物料是否正確,返回對應的結果指令。

另一個案例是已在里達工廠涂裝車間上線的AI攝像機質量檢查系統。這套系統對每輛車的噴漆表面進行拍照和分析,在100秒內可拍攝10萬張照片,通過AI算法以遠超肉眼的效率辨別瑕疵,確保每輛汽車都擁有完美無瑕的漆面。同時,IT工程師借助“燈塔”平臺持續訓練和優化該系統,提升效率和準確度。

“燈塔”平臺還具有強大的通用性和可擴展性。比如為某些生產場景開發的自然語言處理算法,有可能被用于支持車內語音識別產品的開發,甚至會被用來開發公司內部視頻會議的AI字幕生成程序。可以說,只要業務部門想得到的應用場景,IT工程師就可以嘗試在“燈塔”平臺上進行開發和實現。這為寶馬在中國的數字創新賦予了無限可能。未來,“燈塔”平臺還將加入更多的技術模塊,區塊鏈、量子計算、多模態融合已經是E2P重點關注的技術方向。

寫在最后

數字化的最終落點是為品牌戰略、生產、產品服務,為提供更豪華的體驗服務。寶馬作為豪華車企的代表,抓住數字化風口,率先在中國汽車市場部署人工智能平臺,有望為其拿下豪華轉型新一城。(文:MA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