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二手電動車賣車16萬,換電池卻要22萬”等熱議話題頻現,反映出市場對汽車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關注,以及對產品耐久性與可靠性的普遍擔憂。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強調:“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不能只做量的皇冠,更要成為質的標桿。”伴隨消費驅動力從價格向價值轉變,上汽大眾正通過品質核心戰略構建完整的“低使用成本”閉環體系。
保值率印證 品質成市場硬通貨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報告,保值率已成消費者購車關鍵指標。《2025上半年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顯示,上汽大眾四款車型登頂細分市場:途昂以57.68%的三年保值率領跑主流合資中大型SUV市場;途觀L以71.35%的一年保值率奪得合資中型SUV榜首;ID.3憑借42.39%三年保值率穩居合資純電緊湊型車首位;帕薩特插電混動以49.13%三年保值率稱雄插電混動中型車細分市場。
這份成績源于德系品質積淀的信任背書。以ID.3為例,其完成338項電池安全驗證與強化防腐測試,首批獲得純電動乘用車能效分級測評“一級能效”認證,將“好質量、好保值”融入產品基因。途昂則憑借超5米車長、靈活空間布局及IQ. Drive智駕管家,滿足家庭多元化出行場景。
終身保障體系 打造無憂用車生態
在保值優勢之外,上汽大眾通過服務創新降低用戶長期持有成本::全系燃油SUV限時享整車終身質保,覆蓋動力總成、懸掛系統等核心部件;全國近千家網點執行標準化服務,建立維修報告實時推送機制;首創“一口價”模式,途岳家族7.99萬起、途昂家族24.99萬起,消除價格博弈。
這套組合拳直擊消費痛點后,上汽大眾更著力推動產品與服務質量雙升。上汽大眾總經理陶海龍指出:“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不能‘瓜菜代’。”服務端,上汽大眾還通過經銷商服務考核權重提升至50%、數字化服務工具等舉措,實現用戶體驗全面升級。
嚴苛驗證體系 品質背后的技術支撐
上汽大眾支撐高保值與終身質保的,是覆蓋8000余項的研發驗證體系。其融合國標、德系DIN/ISO/VDA標準,遠超行業基礎要求。極限環境模擬,陽光模擬試驗室復刻120℃暴曬,相當于吐魯番戶外曝曬1年。;四通道振動臺模擬14400公里強化路試,壓縮實際路況損耗;車門10萬次開閉測試,抵普通用戶30年使用強度。全生命周期驗證,單車最高測試里程10萬公里,相當于用戶行駛30萬公里。
專業實驗室的精密驗證成為關鍵保障,四驅轉鼓聲學試驗室可捕捉40分貝級細微噪音;水管理試驗需承受數十倍于特大暴雨的沖擊強度。這些隱形投入,正是降低用戶維修成本與時間損耗的根本保障。
行業范式革新 品質價值時代來臨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汽車測試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性能驗證環節,而是成為貫穿研發、生產、應用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生命線’與‘創新催化劑’。”
在行業追求“快”的當下,上汽大眾選擇以“慢”堅守長期主義——從海南高溫試驗場到電磁兼容試驗室,從10萬次車門耐久驗證到動力總成終身質保,上汽大眾正用高品質投入換取全周期低成本。當消費者看完保值率報告走進展廳,他們選擇的不僅是一款車型,更是覆蓋“購車-用車-換車”全鏈的完整價值方案。
寫在最后
正如上汽大眾總經理陶海龍所說:“定義一款車能否進入市場,上汽大眾有‘一桿秤’。”在速度與質量的平衡中,上汽大眾以8000條標準為砝碼,精準衡量用戶核心利益。當汽車回歸出行工具本質,卓越品質終將成為用戶價值的終極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