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汽車下鄉”政策最快下月出臺 車企人士表示想徹底解決問題

  • 發表于: 2022-05-26 10:21:19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在如今的局面下,整個汽車產業都面臨著很多問題。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零部件供應不足、進店看車的人流量減少,復工難、復產難……基本上外界所曝光的所有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在我們身上。”一位車企負責人向記者抱怨道。誠如他所言,近年來受疫情、芯片荒等多重因素打擊,汽車產業的發展已經開始出現減速跡象。

相關部門也注意到了這些負面影響,著手以補貼、政策刺激的形式消弭。有消息稱,新一輪“汽車下鄉”政策最快下月出臺,盡管有關部門已經澄清,但在部分車企人士、行業專家看來,想徹底改善汽車行業的局面,還需要更加細致、切實有效的刺激性政策。

利好政策消息不斷

近年來,為促進消費,政府各部門曾多次提到推動汽車“下鄉”,尤其是推動新能源汽車進入縣鄉,成為當前政策著力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汽車下鄉”政策是促進汽車消費的重要政策之一,具體發布時間需以工信部宣布為準。截至目前,工信部尚未發布任何文件。

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以汽車、家電為重點,引導企業面向農村開展促銷。為貫徹《意見》促進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大眾消費持續恢復,目前已有多地開展了相關的促銷活動。日前,2022江蘇省新能源汽車及信息消費創新產品推廣系列活動在南京舉行,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方式促進域內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推廣。

同時,近期也有多地出臺購車補貼相關事項。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吉林省等全國多地都陸續推出了針對各自地區的購車補貼政策,補貼范圍從3000~5000元不等。上述業內人士指出,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充分挖掘小城市和縣鄉市場的消費潛力,尤其是在公共出行相對不便的縣鄉市場,鼓勵新能源汽車“下鄉”是比較好的方式。

誰會是最大獲利者

2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關于2022年度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申報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表示,產品質量穩定,適應農村消費場景,申報車型的價位區間與農村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價格消費區間基本一致,未來半年內不會出現車型停產、停售,擁有適宜的售后和銷售網絡的車輛可以進行申報。其中,燃油車方面包含排量在1.6升或3.5噸以下的卡車將有補貼。排量為1.6升的汽車包括轎車、SUV、MPV等;新能源汽車方面,下鄉車型則更多的是小型和微型車輛,價格大多在10萬元以下。

目前,鄉鎮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鄉鎮消費升級已經到來。隨著乘用車消費群體和政策的下沉,農村汽車需求的提振,定位相比合資品牌稍低的優質自主品牌或將成為最大贏家。在諸多自主汽車品牌當中,吉利、奇瑞、長安等車企在產品品質提升方面進步巨大。10萬~15萬元區間,正是未來鄉鎮消費者的主要購車價位,如博越、瑞虎8、CS75等SUV將成為鄉鎮汽車消費用戶的首選車型。同時,吉利帝豪、博瑞、艾瑞澤系列、睿騁CC、逸動等轎車也可能成為鄉鎮消費者的首選轎車。

相比于傳統燃油車,在新一輪鼓勵鄉鎮汽車消費政策中,新能源汽車的機會或將更多。在政策大力支持的背后,新能源汽車下沉市場正呈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中小城市和農村消費者的第一輛車將很有可能是新能源汽車。這會成為未來3~5年,繼大型城市之后,中國汽車電動化市場的一個爆發點,并成為未來市場增量中一個最重要的領域。

招商證券研報顯示,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以A0/A00級為主,續駛里程集中在120~300km,優惠后價格集中在3萬~8萬元,符合農村消費者低出行半徑、低預算的特點。

“售價5萬元上下、續駛里程100~300km、適合農村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下沉市場的‘寵兒’。”全國工商聯汽車商會新能源汽車分會會長李金勇說。以長安新能源近兩年推出的奔奔E-Star為例,2021年該車型銷量達7.64萬輛,同比增速超3倍,其中60%至70%的銷量來自三四線城市及農村。

“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極具推廣優勢。一方面,農村地區電價比較便宜,農民買得起也用得起;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種類逐漸增多,給農村地區用車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選擇,提升了農村消費者購車的積極性。”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說。同時他還表示,雖然目前鄉鎮消費者購買的新能源汽車以A0級和A00級為主,但隨著需求的提升,續駛里程350km以上的產品將更適合鄉鎮消費者。

供需變化不容忽視

事實上,幾乎每一次國內乘用車市場出現“危機”,“汽車下鄉”就會被提及。2017年國內小排量購置稅減半結束之后,2018年國內乘用車市場立馬呈現出明顯頹勢,“汽車下鄉”便在之后再次啟動。

廣袤的農村市場和大量的農村人口數量,的確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者說隨著農村人口收入的持續增長,農村的確有機會成為汽車這種大宗商品的下一個“藍海”。所以如果能在占據國內人口大半的農村市場擴展銷量,哪怕是比較小的市場滲透率,對于汽車廠商乃至于國內乘用車市場而言都是一次極大的刺激,似乎都有機會借助農村市場和廣大農民的購買力,救市場于水火之中。

不過,在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傾向于儲蓄的人群不斷增加。日前,央行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3.7%,比上季減少1%;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54.7%,比上季增加2.9%;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21.6%,比上季減少1.9%。可以看出,市場供需兩端出現了矛盾。有分析人士表示,相比早些年的“汽車下鄉”,如今即使“下鄉車型”本身不貴且自帶優惠,也沒辦法填補農民壓縮開支的問題。

有業內專家表示,政策還是會對市場起到一定推動作用。崔東樹表示,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充分挖掘小城市和縣鄉市場的消費潛力,尤其是在公共出行相對不便的縣鄉市場,鼓勵新能源汽車下鄉和汽車電動化出行會是比較好的發展方式。目前來看,各地促進汽車消費的態勢已經相對明顯,穩定汽車消費應該是大家的共識。(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