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豐田汽車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之一,其產品以品質、耐用、節能著稱,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然而,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豐田卻遭遇了與其他外資車企相同的境遇,銷量下滑,市場份額縮水,甚至被一些造車新勢力超越。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困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豐田汽車又有什么應對策略呢?
根據豐田中國官方網站的數據,2022年,豐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194萬輛,同比下降0.2%,而其全球總銷量為1038.1萬輛,同比增長4.6%。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僅占豐田全球銷量的不到五分之一,與其在全球汽車市場的地位不相稱。而在中國市場上,豐田也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競爭和挑戰。
從產品線來看,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結構并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目前在中國市場受消費者歡迎的車型為緊湊型SUV與小型MPV,而豐田在中國銷售的SUV為中大型與中型,并且產品配置單一,如普拉多(參數|詢價)、漢蘭達(參數|詢價)、威蘭達(參數|詢價)等。而在MPV領域,豐田雖然有埃爾法(參數|詢價)、威爾法等高端產品,但價格昂貴,進口方式也限制了其銷量。而國內消費者對埃爾法青睞有加,但始終未能引入國內生產。此外,轎車市場也是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重要支柱,但由于轎車市場整體下滑以及競爭激烈,豐田轎車也難以發力。
從技術方面來看,豐田汽車雖然擁有混動技術等優勢,但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化方面卻顯得保守和落后。盡管豐田汽車主張其雙擎混動技術可以實現節能減排的效果,并適應全地域全溫域行駛,但在中國市場上,消費者對插電混動和純電動汽車的需求和認可度更高。而且,在政策層面,國家也對新能源汽車給予了補貼和優惠措施。因此,豐田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其他車企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同樣,在智能化方面,豐田汽車也沒有重視宣傳和推廣其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和安全系統等技術成果,給人一種保守和落后的印象。
從品牌形象來看,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也遭遇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在2020年時任社長的豐田章男曾表達了對禁售燃油車的擔憂和對加速電動化發展的抵觸;在2021年時任中國區總裁的豐田正和曾表示,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是不公平的。這些言論都引起了中國消費者的不滿和反感,認為豐田汽車不尊重中國市場,不順應時代潮流,甚至歧視中國消費者。
面對這些困境,豐田汽車也有自己的應對策略。一方面,豐田汽車堅持其產品的品質、耐用性和故障率,不追求花哨的配置和復雜的技術,也考慮了電池原料成本、充電基礎設施和消費者承受能力等因素,走平穩之路。另一方面,豐田汽車也在逐步調整其產品線和技術路線,以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例如,豐田汽車已經推出了旗下首款純電動SUV bZ4X,并計劃在2025年前在中國市場推出15款新能源汽車;豐田汽車也與小馬智行深化戰略合作,擬成立合資公司推進Robotaxi商業化落地。
總之,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有內部因素的作用。但作為全球汽車界的優等生,豐田汽車也有著強大的技術儲備和品牌影響力,只要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戰略和布局,就有可能在中國市場重新找回自己的優勢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