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如今智能化、網聯化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然而,在技術發展過程中,難免面臨著技術和安全等方面的問題。
(資料圖)
據了解,目前新能源汽車投訴主要集中在動力電池上,并且較為常見的問題正是電池容量衰減,進而產生的車輛續航打折、充電量變小、電池耗電快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版汽車三包法規中,就有針對家用電動汽車的發展變化,將動力蓄電池、行駛驅動電機等核心總成部件質量問題納入三包退換車條款。
最近,汽車投訴網收到了一則關于因新能源汽車電池包故障,所引發的售后維修難題。
來自湖南信陽的車主游先生發起投訴稱,自己當初購買的江鈴集團新能源E400車型,車輛動力電池承諾八年12萬公里的質保。如今,卻因為動力電池的質量問題,車輛經歷了反反復復的維修,維修狀況持續至今,車輛仍然不能正常使用。
車主吐槽售后難
與車主的溝通中得知,游先生曾在2019年8月,購入了這臺江鈴E400(現改名為“易至EX5(參數|詢價)”)純電動車型,那時官方承諾車輛動力電池提供八年12萬公里的質保。據車主描述,自購入車輛后不久,沒使用過幾個月時間,車輛便出現了故障現象,隨后放置服務站檢修。
車主表示,車輛放置服務站維修完成后,本以為應該不會再出現相同的問題,但沒曾想維修完成后沒用多長時間,車再次發生故障。據車主描述,首次車輛故障是因電池包組導致,便在原有電池包組上進行維修,后續車輛再次因為電池包組出現故障,便將原有電池包組進行更換,再繼續故障診斷。
車主稱,即便是進行了電池包組更換,卻仍不能查明確切的故障原因,導致車輛維修持續至今,無法使用。
除此之外,車主游先生表示,相關服務站內的工作人員向其解釋稱,即便是車輛狀態不支持正常使用,但是車輛相關的保養項目等流程,仍然是需要進行的,如不保養就沒有保修了。
據車主描述,今年車輛已經開始了第三次維修,依舊是因為電池包組導致,自從購入這臺車之后,就沒有安心使用過車輛。車主表示,自己曾向有關部門反映過自己的遭遇,但也是遲遲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處理方式。
車主向我們明確表態,自購入這臺江鈴E400車型,幾年的時間過去了,車輛只跑了一萬多公里,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放在服務站維修或等待維修,已經嚴重影響了個人的用車需求,對方也未給予任何形式的補償或補貼,希望相關部門能督促企業的責任,為車輛更換合格的新電池組,并賠償相關損失。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汽車投訴網查閱有關于江鈴新能源的投訴案例中,像這位游先生相同遭遇的車主并不在少數。這其中,光是動力部分就占據了投訴量類型的一半,絕大部分車主投訴的“動力電池故障”問題里,就包含了車輛無法啟動、無法充電等等。
此外,在這些有關于江鈴新能源汽車的投訴中,不少車主投訴稱遭遇故障的車輛,經銷商的回復則是“沒有配件”或“等待配件”,如此一來就要進入維修等待,這也導致了維修周期變長,影響車主的正常用車生活。
那么,相關經銷商以及廠家是如何回應的呢?
維修門檻高 廠家占主導
隨即,我們向車主詢問了服務站的聯系方式,并聯系上了相關工作人員了解情況。
在溝通中,我們向店內轉述了車主反映的情況,對方查詢相關資料后向我們反饋,類似游先生反饋的電池包組問題并不是個例,但是針對車輛出現的相關問題,目前廠家還未給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此外,店內工作人員向我們描述,針對游先生遇到的車輛問題,起初車輛出現電池故障問題還能進行更換,目前廠家僅提供電池包組的維修,具體維修時間不能確定。同時,店內表示,或因為該車輛本身設計存在不完善,所以只能交由廠家推進維修流程,先拆卸返廠再維修。
店內工作人員表示,因為維修周期長,并且維修時間不確定,只能任由廠家來處理,如果拖出了八年12萬公里的質保期限,車輛問題也就不了了之。對于車主們的抱怨,店內也表示非常無奈。
相關問題仍在處理中
隨后,我們也聯系了江鈴集團新能源廠家客服熱線,進一步了解情況。
在溝通中,我們向客服人員轉述了車主的用車遭遇。同時,對方也向我們詢問了車主相關信息,在經過查詢后對方表示,針對客戶用車遭遇,廠家已經受理該投訴,若后續有問題,可再次撥打客服中心電話。
目前,在汽車投訴網的車主投訴信息一欄顯示,江鈴集團新能源回復: 您好,您反饋的車輛問題我們已經接到。經核實車輛電池近期(5月22日)已安排發貨,目前正在運輸途中,待到達后會盡快維修安裝。若后續有問題,可再次撥打客服中心電話。
車主的交流反饋內容為:欺弄客戶直至過保修期,性質可見一般。
轉型新能源離不開安全問題
有目共睹,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日益增加,新能源汽車售后維修等問題,已經成為行業發展面臨的重要一環。與傳統燃油車有所不同,新能源汽車所搭載的”三電“部分,即電機、動力電池、電控系統有一定特殊性,特別是在智能化發展的加持,讓新能源汽車的售后維修門檻進一步提高,傳統汽車修理廠幾乎對故障車輛進行維修。
眼下,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需求增長,以及整個市場售后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逐漸凸顯。如“三電”系統檢測和維修,缺少操作規范,甚至是售后服務標準不夠完善、不統一,各品牌服務差異大等難題亟待解決。
不過,在新的汽車“三包”規定已將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配件納入規定中,并明確了“經營者不得限制消費者自主選擇對家用汽車產品維護、保養的企業,并將其作為拒絕承擔三包責任的理由”的內容。
因此,我們建議汽車企業一方面要積極妥善處理消費者投訴,另外對于產品的宣傳推廣要腳踏實地,不夸大或者虛假宣傳,履行所作承諾,而不是變相通過拖延“三包“服務來應付消費者。
全民輿車:新能源汽車售后維修成瓶頸
不可否認,在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關鍵期,如果讓消費者更便捷且有保障的使用新能源車,是行業以及企業更應該關注的。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體量增長的同時,重視起動力電池安全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同時,更需要建設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維修、保養、保險等環節,而不是將探索的步伐停留于表面,更應在從多維度有一些新的反思與嘗試。
在這次案例中,各位車主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