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過奔馳和寶馬,奧迪全球CEO下崗!

  • 發表于: 2023-07-07 05:47:32 來源:愛卡汽車網

大眾汽車集團的轉型之路一波三折,繼5月初軟件子公司CARIAD核心管理層集體下崗(除人事負責人)后,6月底,奧迪全球CEO馬庫斯·杜斯曼被奧迪監事會通過決議罷免,格諾特·多爾納將在9月1日正式取而代之。

突如其來的奧迪換帥引發各方揣測,但大眾集團CEO奧博穆并沒有對此藏著掖著,他承認,奧迪品牌落后于主要競爭對手(奔馳、寶馬),而且指出了奧迪存在的主要問題,軟件發展遲滯、新車推出不暢、中國市場發展不順等等。

作為奧迪全球主要負責人,馬庫斯·杜斯曼從2019年接掌奧迪,期間經歷了三年疫情與俄烏沖突,在其帶領下,奧迪基本上可以說是較為穩健地度過各大危機,但隔壁的奔馳與寶馬在同樣的挑戰面前,卻比它發揮得不止好一點點。


(資料圖)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參照相關數據,從2020年-2022年,寶馬、奔馳、奧迪全球銷量分別為232.5萬輛、216.4萬輛、169.2萬輛(2020年);221.4萬輛、209.3萬輛、168.1萬輛(2021年);239.9萬輛、204.4萬輛、161.4萬輛(2022年),由此可見,奧迪在同寶馬、奔馳的全球角逐中,不進反退,差距逐漸拉大。

而在奧迪最倚重的中國單一市場中,它亦節節敗退。從2020年-2022年,寶馬、奔馳、奧迪在華銷量分別為77.74萬輛、77.44萬輛、72.63萬輛(2020年);84.62萬輛、75.89萬輛、70.13萬輛(2021年)、79.19萬輛、75.17萬輛、64.25萬輛(2022年),差距同樣不斷擴大。

進入到2023年,這個跡象并沒有明顯好轉,一季度寶馬和奔馳在中國市場咬得很緊,分別售出19.5萬輛、19.1萬輛,而奧迪顯得孤單落寞,以13.6萬輛的銷量、16%的下滑幅度慘淡收官。

要知道,當年奧迪在中國一線豪華市場里可是統治級般的存在,它是BBA中首個在華布局的品牌,也是首個在華銷量突破50萬輛的品牌,那時候只有“ABB”的說法。如今,它不僅在一線豪華陣營中掉隊,就連二線豪華陣營里的頭部選手,也對其虎視眈眈,在雷克薩斯霸道加價的那幾年,“BBL”的口號被雷吹們炒得熱火朝天,要不是現在雷克薩斯自身難保,頻出丑聞以及智電優勢的缺乏,澆滅了它囂張的氣焰,說不定奧迪還得再遭它埋汰。

饒是如此,奧迪的失意與尷尬依舊存在,“1.5線豪華”、“準一線豪華”等聲音圍繞在它身旁,嚴重挫傷了奧迪的體面與尊嚴。尤其是新成立的事業體,上汽奧迪,不僅沒有為奧迪在華版圖的擴建起到任何正向作用,反而因為飽受詬病的產品以及不堪的銷量,進一步損害了奧迪的品牌形象。

在項目尚未落地時,上汽奧迪曾經被奧迪寄予眾望,被一汽奧迪及其經銷商抵制,被友商忌憚,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談判與磋商,它才能夠成功面世。可在2021年正式進入市場的上汽奧迪,早就被各式各樣的利益與條款卸掉了盔甲與銳氣,新瓶裝舊酒的銷售模式、奇奇怪怪的產品(奧迪Q6)、受制于人的地位(只能選擇現有的一汽奧迪經銷商投資人來運營),讓上汽奧迪的發揮空間極其有限,最終的結果是,南北奧迪聯手起來打不贏一個奔馳或一個寶馬。

對其而言,想要翻盤的話,唯有借助智電賽道超車。雖然目前在BBA中,奧迪的新能源戰績屬于墊底,但說實話,奔馳與寶馬的新能源產品并不強勢,至少比不上它們的燃油車那么具有市場號召力。因此對于奧迪來說,智能化與電氣化是它唯一能夠重塑品牌、重鑄豪華的機會。

而CARIAD軟件子公司是奧迪打開智能化窗口的鑰匙,大眾集團甚至賦予奧迪與CARIAD“協同創新”的重任,然而CARIAD卻進展緩慢,甚至嚴重影響了重磅新車的推出計劃,破壞了大眾集團的整體打法與市場攻勢。

品牌力下降、銷量下滑、智電賽道掉隊,大眾集團對杜斯曼“數罪并罰”,罷免其職。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在軟件層面沒有突破的話,奧迪在智能化領域將永遠被動,就更別提打翻身仗了,到時候,還會有多少CEO因此下崗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