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快訊:格局徹底打開,長安、吉利從“互掐”到“牽手”意味著什么?

  • 發表于: 2023-05-10 13:41:54 來源:愛卡汽車網

2023年2月,長安與吉利兩大中國汽車品牌,因吉利銀河之光的原型車是否涉嫌抄襲進行了“對峙”。長安方面發出律師函,要求停止侵權行為;而吉利則是正面硬剛,不僅否認抄襲一說,根指出長安毫無根據。


(相關資料圖)

當然,此事在當時雖然沸沸揚揚,但結果卻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在短短3個月之后,這對“互掐”的對手卻驚天“牽手”。

5月9日,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朱華榮帶領部分高管現身吉利控股集團。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的陪同下,長安汽車朱華榮一行參觀了吉利最新技術成果,并和吉利控股集團高管進行了深入交流。

而在汽車業界,如此高規格的會見自然不會只是“互相學習”。

果然,會談結束不久,吉利和長安共同發布的新聞資料中,雙方就同時宣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將圍繞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動力、海外拓展、出行等產業生態展開戰略合作。

為什么要合作?一個原則——合則通,通則達。

根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2022年中國市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567.4萬輛,同比增長90%,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27.6%。而長安、吉利、長城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27.12萬輛、32.87萬輛、11.99萬輛,占比分別為19.5%、23%、11.3%。

可見,相比新能源乘用車的總體滲透率,“三大廠”的占比還是較低,而長安和吉利能達到相對更高的滲透率,還是用了相當多的車型,進行了一波“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操作。所以對于長安和吉利而言,合作共贏或許才是最簡單、快捷占領市場,同時打開中國品牌真正“起飛”格局的必經之路。

從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來看,合作共贏從而形成“超級大廠”的例子很多——大眾、通用、豐田甚至以現代和起亞為代表的韓系車,不僅通過多年的耕耘完成了規模化發展,更通過“合力”,形成了鮮明且成熟的品牌形象。

而反觀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晚、起點低、形象差等問題雖然在最近幾年“換道超車”下,有了不小的改觀。并且在短短的30余年間,中國成功先后躍居世界第一汽車制造國、世界第一汽車銷售國、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國……

但是,在光鮮的成績背后,依然存在著許多隱患。各大廠商之間相互攻擊,相互詆毀的事件層出不窮,甚至于見諸報端、對簿公堂,對于中國品牌的整體形象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回望中國在家用電器、3C電子產品的發展歷史,都是從“窩里斗”轉變為良性競爭,才在世界范圍內打開了中國品牌的知名度。

當然,良性競爭的另一種方式,就是合力突破諸多技術壁壘。在業內人士看來,長安與吉利兩大中國汽車品牌,雖然是商業上的“對手”,但更可以是惺惺相惜的“隊友”,他們所肩負的責任,不應該成為“互掐”的負擔,而是讓中國制造的汽車真正走向世界的民族大義。

格局一旦打開,“大義”自會形成。

此次吉利與長安的戰略合作,合作范圍也幾乎覆蓋了汽車行業轉型相關的主要領域:在新能源領域,雙方將就電芯、充換電技術、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新能源產業布局進行合作;在智能化領域,雙方將圍繞芯片、操作系統、車機互聯、高精地圖、自動駕駛等展開合作;雙方還將共同開展動力平臺、動力技術的合作,探討海外發展、出行生態的合作共享,并在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碳交易等領域展開合作,共享前瞻技術應用發展。

在中國汽車工業和經濟模式轉型的關鍵時期,長安和吉利的合作無疑為整個產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向其他品牌敲響了警鐘。可以預見,在長安和吉利的全面合作下,中國品牌的形象會再次夯實;而中國汽車產品的競爭力,也將在烙印著五星紅旗的“世界大廠”雛形推動下,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