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沖擊和經濟低迷的影響,整個車市都處于低迷的狀態。很多廠家想通過降價來拉動銷量增長。但是效果并不顯著,反而使更多潛客產生了“等一等更便宜的”心理。而如何撫慰前期已購車消費者的心理,是廠家需要集體應對的課題。近日,就出現比亞迪車主集體投訴退錢的情況。
(資料圖片)
突然成為“最傻消費者”
比亞迪突然降價的行為打得消費者措手不及。比如23年初推出的新款比亞迪海豚(參數|詢價),僅上市一個月就降價幾千元,而3月到4月初的消費者成為歷史“最傻消費者”。消費者心生不滿也情有可原。
“去年8月里定的老款左等右等不到車,到了12月份偶然發現靠家不遠的地方有直營店說是提車快果斷換店,12月底漲價6千出23款,果斷換款。等到3月9日。提車,目前一個多月才開了397km,現在居然直降6千,讓我這種第一批定23海豚的車主情何以堪。我們這不僅沒區補還有服務費,全款落地13萬多,我從去年一直等車不是為了做大韭菜的,聽說4月份購買的車主都妥善解決了,那我們3月份購買的,就活該倒霉,我們掏的不是真金白銀啦,6千在我們這種3線往下的小城市普通工作的2個月工資呢,強烈要求退還差價,購車一個多月就直降這么多太不地道了,再也不會推薦身邊人購買這個品牌了,真是太傷心了,看見車就心堵。”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宋Pro DM(參數|詢價)、漢 DM、宋PLUS DM-i(參數|詢價)、秦 PLUS DM、元PLUS、驅逐艦05等比亞迪熱銷的車型上。例如元PLUS,也有車主反映一下變相降價5000多塊錢,讓剛購車不久的車主感覺自己活脫脫就是一棵韭菜。
維權難,賠償難
在比亞迪車主集體投訴后,部分車主的權益得到了補償。但讓許多人不滿的是,比亞迪對車主的補償力度明顯不公。有些車主得到的是現金補償,有些得到的是精品購買金額,還有些得到的是保養之類的服務產品,而得到現金補償的車主,還被要求簽署保密協議,禁止車主公開賠償細節。也是因此不少車主感到寒心。
更有車主反映,購車后比亞迪直營店沒有提供購車合同,車主只能自行拍合同照片。而在合同中,也沒有“降價補償”的相關規定。
直營模式面臨新的管理問題
在原本的經銷體系下,一般有兩個價格。一個是“廠商指導價”,這個價格由廠商提供,并且不會輕易改變。而消費者成交時的價格,通常由經銷商提供,并且大多數情況下低于廠商指導價。
因地域、經銷商、甚至消費者自己講價能力的不同,大家成交的價格也各不相同,且相互之間價格并不透明。如今采用新的直營模式,價格完全公開透明,對于成交價更高的消費者來說,是不小的打擊。而如何在直營模式下平衡價格和客戶滿意度,則是各大廠商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