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事件。
4月10日晚間,比亞迪云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正式發布。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稱,“云輦的誕生,改寫了車身控制技術依靠國外的歷史,填補了國內的技術空白,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云輦超越國外技術水平,一登場就站上了行業領先位置,完成了從1到2的提升。”
坦白講,王傳福的話沒有任何毛病,只是略有不完整。因為云是新技術,但輦卻是真真切切的中國傳統技術。所以,更嚴謹的講,云輦應該是——比亞迪在繼承中國傳統智慧的基礎上,做到了技術的進化,以最新精尖技術完成了行業的突破,從而完成了一代又一代人對于“車”的古老追求。
(資料圖)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云和輦。
“云”很簡單,普遍的認知就兩個,一是自然現象,代表著柔軟、輕盈;二是現代網絡技術,代表著智能、精準。
重點是“輦”。
輦,最早見于《左傳》,意指古時的車,自秦后特指帝王座駕。據專家考證,輦的特點之一是在底盤上貼有一塊類似于高蹺的橋板,可以使行車更加順暢。輦的另一個特點是車輪的結構,它由多塊木板或竹片片成環狀,然后用麻繩或鐵環固定而成。輦的優點是它穩定性高,可以在坑洼的路上行駛。缺點是輦的重量較大,不方便攜帶。
“輦是獨輪車向車輿進化的重要標志,嚴格意義上輦是一種車輛控制技術,構成了中國、乃至世界領先的交通文化。”歷史學家如是說。
所以,厘清云和輦,就能明白比亞迪云輦的重要性、獨特性、領先性——融合當代先進科技,完成古代對出行的極致追求。
云輦系統,就是比亞迪率先拿出的車輛垂直方向系統化解決方案,為車身垂向控制插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翅膀。
據了解,云輦產品矩陣包含云輦-C、云輦-A、云輦-P等產品,將從舒適、操控、安全、越野等維度大幅提升消費者的駕乘體驗。
其中,云輦-C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實現車輛舒適性和運動性的完美兼容;云輦-A智能空氣車身控制系統,讓整車具備極致的舒適性、支撐性與通過性,樹立奢適新標桿;云輦-P智能液壓車身控制系統,能夠實現超高舉升、四輪聯動、露營調平等超強越野功能,塑造全球豪華越野新巔峰。
按照規劃,云輦-P將首搭仰望U8;云輦-A將首搭騰勢N7;云輦-C硬件已搭載在比亞迪漢、唐及騰勢D9(參數|詢價)三款車型的部分配置版本上,后續將通過OTA陸續升級為云輦-C系統。
從官方信息來看,云輦系統的架構涵蓋了感知層、決策層、執行層,具備智能感知、精準決策、高效執行的特點,可實現人、車、路、云、系統五大維度一體化的協同,保證整車信號采集的時效性和準確性,讓車身的姿態更平穩,車內的駕駛人員更從容。
在安全性方面,云輦從整車垂直方向系統化控制出發,實現升維安全。云輦能夠有效抑制車身姿態變化,極大降低車輛側翻風險,減小駕乘人員坐姿位移。同時云輦系統可以在雪地、泥地、水域等復雜路況下,有效保護車身,避免因地形造成的整車磕碰損傷,提升駕乘舒適及安全性,實現對人和車的雙重保護。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哪怕掉了一個輪子,車輛依然可以保持平穩行駛。”王傳福透露。
讓當代更多人實現古老的愿望,比亞迪有能力做到。
20年來,比亞迪先后攻克整車縱向控制和橫向控制的多個核心技術,包括驅動、制動、轉向等。云輦技術的誕生,標志著比亞迪在行業內率先掌握整車三向六自由度的融合控制技術,補齊了整車控制技術拼圖。
云輦是比亞迪汽車歷時5年、耗資數十億元全棧自研打造的智能車身控制系統,其從系統設計、關鍵零部件設計、軟件及策略算法開發、匹配驗證等方面實現了全棧自研,通過云輦智探架構、云輦智算中心、云輦智控技術、關鍵零部件構成,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優勢,搭建起感知、決策、執行的完整系統架構。
車身控制的一小步,舒適出行的一大步。云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是兼具極致體驗及極致安全的超級技術,將以高智能、護安全、穩駕乘、全覆蓋的優秀基因,為駕乘體驗帶來顛覆性提升。
這一次,比亞迪再一次開創了業界先河,引領車身控制技術發展。
發布會最后,搭載云輦-X技術的仰望U9展現了全主動車身控制技術,可實現“0”側傾、“0”俯仰、三輪行駛、車輛跳舞與原地起跳等高階功能,代表了全球車身控制系統的最高水平。
透過這一個小彩蛋,幾乎看到了中國古人的欣慰。
“云”象征著智能化帶來的輕盈與平穩,是我們對新能源汽車駕乘體驗的革新方向。“輦”是古時候最頂級的出行載具,也是千年來國人對豪華舒適不懼山海的出行追求。
更輕盈、更舒適、更便捷,人們對車輿的追求不會改變,只是這一次,比亞迪站在了前端,讓我們可以做到古人對于“自由”的向往。(采寫|汽車有智慧 水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