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大戰”開打:從互補關系走向競爭關系

  • 發表于: 2023-03-28 21:34:08 來源:愛卡汽車網

一場由特斯拉降價引發的“海嘯”仍在汽車圈不斷發酵。從新能源車價格“由漲到跌”到燃油車降價“狂飆”,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40個汽車品牌卷入其中,既有比亞迪、零跑、問界等新能源汽車,也包括大眾、長安、豐田、奔馳、寶馬等傳統主流品牌。

一時之間,降價的“囚徒困境”困擾著每一家車企。就在近日,中汽協發文呼吁理性對待本輪汽車促銷,并認為消費者持幣待購情緒進一步加劇,降價不僅不能帶動消費總量增長,反而令市場明顯收縮。

開戰容易結束難,這場價格戰該如何收場?


(相關資料圖)

價格“戰火”繼續蔓延

“這個行業壓力最大的一點是,頭部兩個企業都能打價格戰,這在手機和各個行業里是根本看不到的。”在最近舉行的春季媒體溝通會,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大倒苦水。

2023年的第一個季度,恍惚得讓人有些回不過神。先是新能源汽車“國補”取消,上海不再給增程式和插電混動汽車發放“綠牌”,新能源汽車消費嚴重透支……這些因素都令高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突然“失速”。

車企試圖通過漲價方式轉嫁成本,但猝不及防地,卻因特斯拉的降價“閃了腰”。例如,已經提前宣布漲價的比亞迪見勢不妙,以新車秦PLUS(參數|詢價) DM-i 2023冠軍版上市為契機,將價格拉低至9.98萬元,并宣布開啟“油電同價”新時代。兩大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由此展開“拉鋸戰”,更是引發了一場從新能源品牌蔓延到傳統汽車品牌的“踩踏潮”。

其實,降價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汽車企業一般不會輕易使用,一旦使用,也就意味著真的到了“告急”時刻。車企很清楚,降價不一定能幫助自身提升銷量,但在激烈競爭中又不能坐以待斃,降價至少可以給對手施加壓力。

不過,降價更需要實力來支撐。在“跌跌不休”的價格戰中,很快會出現力不能支者,能堅持到最后才是勝者。

部分車企已經開始反省,通過“東南互保”來穩定軍心。理想率先推出保價政策,承諾從3月11日到31日,自定購日起90天內,若所購車型官方售價有降價情形將主動返還差價。理想明確了“不降價”,希望以此消除消費者的觀望情緒。

這一招引起了行業共鳴。隨后,騰勢、領克、零跑、哪吒也紛紛跟進,均承諾如有降價情形或者官方優惠權益調整等,主動補還差價。

為啥大家敢給出這樣的承諾?一句話,價格已經到了極限。也許,這正是兩個頭部企業的“陽謀”,“血拼到底”能夠讓行業來一次提前“洗牌”。

大降價的背后“苦水”

由新能源汽車引發的這一波“降價潮”,早已從“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而“油電大戰”也至少提前了兩年打響。相比之下,燃油車的局面比新能源汽車更加被動,除了失去價格優勢外,一并喪失的還包括消費者的眼緣。此次引爆燃油車“價格戰”的東風系,只是率先感受到了這層寒意。

在燃油車時代何等風光的東風系,旗下多個品牌都因轉型失敗導致加速“倒下”。

2020年4月,東風雷諾公司進行重組,雷諾燃油車正式退出中國市場;同年11月,東風裕隆申請破產重組;2021年12月,東風集團宣布正式退出東風悅達起亞,與此同時,東風旗下首個合資公司神龍汽車也處于風雨飄渺中……

屋漏偏逢連夜雨,合資汽車發展不順,自主品牌又難挑大梁。2022年,東風自主品牌銷量加起來只有68.5萬輛,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嵐圖汽車,已經成立5年,2022年全年銷量19409輛。

2015年東風汽車集團總營收超1200億元,到了2021年,只有1130億元,營收不增反降。今年1月,東風集團的汽車銷量從2019年的行業第二,已經滑落到行業第六。

不過,東風的降價,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在市場上引起連鎖反應。截至目前,包括大眾、長安、豐田、奔馳、寶馬等傳統主流品牌已經紛紛跟進。

這次“降價”為何不同

這一次降價,范圍之廣、降幅之大,已超2004年的南北大眾聯手降價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汽車大促。

2004年,南北大眾聯手同時降價,其它車企跟進,這成為中國汽車市場史上首次大規模“集體跳水”。

2008年金融危機蔓延,為拉動消費,汽車以降價應對。不過,兩次“價格戰”雖然競爭激烈,但整體市場處于上升周期,通過降價能馬上帶來銷量。所以可以看到,這兩年汽車銷量還是有大幅增長的。

但是在2018年,一路高歌猛進的汽車銷量,遭遇“滑鐵盧”,銷量首次出現同比下滑,汽車進入存量市場。以至于一些原本發展不錯的合資品牌,也被迫退出市場,而“百花齊放”的造車新勢力,則大部分消失了。

在新能源汽車不斷擠壓,市場銷量逐步下調的態勢下,這一次,中國汽車企業誰能“涉險過關”?

顯然,如今的降價局面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3月22日,中汽協發文指出,促銷多為老款庫存車型,夸大降價宣傳對消費者產生誤導。例如,這些車型此輪促銷前已經有了可觀的優惠價格,終端宣傳卻為了吸引眼球,夸大降價力度、增加獲客,對消費者容易產生誤導。

中汽協呼吁,理性對待本輪汽車促銷,市場應盡快回歸正常秩序。結合近期各方反映情況,中汽協認為,此輪降價的炒作應盡快降溫,使行業回歸正常運行狀態,確保全年行業健康平穩發展。

地方保護式車補,不僅發揮不了提振需求的目標,反而破壞了全國統一市場,加劇了消費者持幣待購的情緒。最后,不但沒有刺激車市消費總量的增長,反而導致市場進一步收縮。

愛點評

從前2個月銷量數據看,燃油車下滑幅度較大,新能源汽車仍處在上升通道。在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這場“世紀交鋒”中,“價格戰”背后是雙方市場話語權的爭奪。燃油車希望穩住基盤,為轉型贏得時間;新能源汽車希望擴大戰果,規模化后實現“扭虧為盈”。可見,“價格戰”沒有終點,預期達成,市場就會歸于平靜;否則,價格會一直上演“跌跌不休”。前幾次的“價格戰”,車市都處在增量市場,最后的結果是皆大歡喜;這一次的存量之爭,恐怕結果不會那么美好。真的會應了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的預測?未來3—5年,將有60%-70%的品牌會面臨關停并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