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萬就能買B+級車雪鐵龍C6(參數|詢價) ”、“奔馳部分車型降價高達12萬元”……近期,價格戰的戰火燒到了汽車領域,降價促銷、保險補貼、政策補貼、金融貼息、舊車置換補貼、贈送選裝包等等手段頻出,各家車企紛紛擺出了架勢。
(資料圖片)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至少30個汽車品牌參與到這場價格戰。也正因為此,“低價才是汽車的出路”、“價格血拼到最后的才是勝利者”諸如此類的言論開始在行業內流傳,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誠然,當前傳統燃油車產業已經被逼到了墻角,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崛起,大量的新能源車型不僅有著更高的配置,而且在車機系統、智能座艙以及使用成本等等層面,都對傳統燃油車形成了擠壓態勢。
然而降價促銷只能算是清理庫存為數不多的出路,但品牌也不能沉迷于賠本賺吆喝。有人選擇降價躺平,也有人選擇逆流而上,破而后立。
近日,長城汽車的一場智能新能源干貨大會吸引了業內外的眾多目光,正式宣告要筑高新能源市場的城墻,并鄭重提出“回歸本質,科技平權”的主張,試圖重構護城河。
在對手們紛紛邁向新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作為傳統燃油車時代的王者之一,長城汽車將如何實現“大象轉身”,它的底氣又在哪里?耐心看完,你一定有所收獲。
強價值點:全民四驅時代引領者的魅力所在
作為此次新能源干貨大會的重頭戲,全新發布的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無疑備受關注。
按照官方的說法是,“從用戶日常出行場景出發,推出前后軸雙電機串并聯電四驅創新構型的全球首創智能四驅電混技術——全新Hi4,打造‘天花板’級別的混動技術,真正實現‘四驅的體驗、兩驅的價格,四驅的性能、兩驅的能耗’?!?/p>
或許消費者們會有疑惑:“我為什么非要購買一臺四驅車型呢?”
這其實是古老的傳統燃油車時代遺留的認知差別。以往實現四驅往往需要復雜的機械傳動結構,這會讓成本大大提高,考慮到消費者的購車預算、用車環境等等,足夠用的兩驅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在汽車電驅化之后,動力源變成了電動機,僅需前后兩個電機就能輕易實現汽車的電四驅,讓動力的輸出不局限于某一軸,實現更好的性能釋放,減少因扭矩過大、動力過剩而出現打滑的情況。并且可以實現雙軸能量回收/單軸能量回收,增加續航。
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前提下,四驅能夠讓車輛的操控性、通過性、安全性等有顯著提升,遠不是電子設備能夠替代的,何樂而不為呢?
最關鍵的是,長城新能源的這套Hi4四驅電混系統將首搭在主打親民定位的哈弗品牌車型,以引領者的姿態,讓車市競爭升級“全民四驅時代”,可見其魄力所在。
如果說特斯拉是大多數人對電動車最初印象的傳播者,比亞迪是以“油電同價”推動新能源車口碑的普及者,那么長城新能源就是以“兩驅價格、四驅體驗”推動全民四驅時代的引領者,為消費者帶來更具有想象力和期待的新能源產品。
生態:構建體系與全價值鏈的力量
強大的汽車工業始終是一個制造業強國的底層支柱。二十年間,市場的變換、政策的布局和無數企業的起落浮沉,最終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為中國換來了坐上牌桌的機會。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絕對不是在能量源方面的簡單切換,而是需要同時滿足新能源和智能化兩大需求,如果還是以傳統制造業的思維去積累,那么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科技生態型企業。
長城顯然早就看到了這一點。
時至今日,長城已經構建了業內領先的“光伏+分布式儲能+集中式儲能”的能源體系,完成了”太陽能-電池-氫能-車用動力”的全價值鏈布局,打造以整車為核心,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化等相關技術產業,實現多物種相互作用,并持續進化的“森林生態”,成為目前中國唯一、世界唯二,完成了能源、智能化兩大領域扁平化、網絡化、去中心化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
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森林生態的價值所在?
從市場需求來看,消費者需要的是智能新能源汽車,意味著新能源車需要在能源技術、電池、儲能、軟硬件、高速率通訊、AI計算、生態服務等全方面的進行突破。
這就要求車企們在轉型突破中不能再把自己當做傳統制造商,而是用更具戰略規劃型的產品思維,去完善其生態各個技術環節的關鍵力量,并且以產業生態競爭的思維去考慮自身在研發、產品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上贏得先機。
長城汽車成功構建的森林生態,無疑是在其造車路上做出的最正確決定,它將助力長城在新能源車這條路上均衡發展,更垂直,更專注,同時通過全產業鏈布局實現相對更低成本的制造,以利益讓渡的形式,實現更具價值力、更出色的產品優勢,全新Hi4就是依托這樣的生態誕生的。
要知道,一個最終能夠走出國門,塑造全球影響力的中國汽車品牌,絕不是在PPT里做出來的,也不會是靠人口紅利堆砌出來的,它一定是在一個強大的產業鏈、完整的生態里孕育出來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長城的森林生態已經與特斯拉的能源生態系統屬于同一起跑線了。在業務模式方面,長城布局了完整的、深度垂直整合的能源和運輸生態系統;在產品層面,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車型,更豐富的產品矩陣;在市場方面,依靠旗下特點鮮明的汽車品牌優勢建立口碑。
可以說,森林生態將助力長城汽車迎來爆發的第二增長曲線,成為孵化更多獨角獸企業的超級母體,在新能源、自動駕駛、氫能及鈣鈦礦等領域大放異彩,構建起屬于長城魏建軍的商業帝國。
變革:萬米長跑要有更多耐心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長城汽車毫無疑問已躋身中國汽車企業頭部陣營,并且憑借哈弗、長城皮卡、坦克、WEY、歐拉等品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爆款車型制造機。
不過從長城汽車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的成績可謂喜憂參半?;仡欉^去的2022年,長城汽車營收雖有增長,但部分品牌市場表現呈現一定的下滑態勢。
有趣的是,在銷量“敗退”的時刻,長城汽車卻實現了營收增長,2022年營業收入1373.51億元,同比增長0.69%,創歷史新高;歸母凈利潤82.79億元,同比增長23.0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歸母凈利潤45.36億元,同比增長7.14%。
這說明了在賺錢和品牌向上這件事情上,長城汽車是真的將戰略執行到位了,以高價值車型驅動品牌向上,實現品牌價值的持續提升,3.0組織機制變革初見成效。
2023年1-2月,長城汽車15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占比提升至15.5%,智能化車型占比提升至88.1%,檸檬、坦克和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車型占比已達75.1%,持續向高價值、智能化邁進。
目前長城汽車旗下穩住了哈弗H6(參數|詢價)為代表的基本盤,并在此之上打造了大狗(參數|詢價)系列的熱門車型,此外還有坦克300(參數|詢價)、長城炮(參數|詢價)等爆款車型。從市場結果來看,這也說明市場消費者確實對于長城汽車品牌價值的認可度正變得越來越高。
不過外界也流傳了另一種看衰的聲音:由于哈弗品牌銷量下滑,長城汽車新能源產品成績不及友商,有專業人士認為長城汽車賺到了錢丟掉了市場,似乎有些吃老本的嫌疑。
對此,鐘叔駕道認為,老牌企業轉型不可能做到立竿見影,轉型陣痛在所難免。而且作為一家商業企業,在面向轉型的特殊環境下依然注重利潤指標,反而是更加沉穩的表現。提高利潤、提高現金儲備,是給長城汽車的轉型成功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這確實是一條穩健的策略。
更強的盈利能力,足以保證長城在研發投入的充足現金流。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研發總投入達85.44億元(資本化研發投入+費用化研發投入),同比增長64.74%,主要用于在新能源與智能化等高新技術領域研發布局。
而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中國汽車專利數據統計分析》中,長城汽車專利公開量達6042份,同比增長62.86%,蟬聯中國民營車企第一;專利授權量達4652份,同比增長42.87%,位居在華車企第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長城汽車專利公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1966份、1650份,分別同比增長51.11%和80.53%,均蟬聯在華車企第一。
可以看到,長城汽車正加速新能源、智能化技術布局,持續筑牢技術護城河。憑借著多年打造出來的穩健基本盤,與尚在創業期,難以看到盈利希望的新勢力車企相比,長城汽車的重構突破之路或許很痛苦,但勢必會更有底氣和希望。
鐘述
一部手機有上千個零部件,一輛車有上萬個零部件,國產手機花了十年時間從低端逐漸邁向高端,讓“中國制造”撕掉了低端價廉的標簽,以長城新能源為代表的國產新能源車企也在復制同樣的路徑,而它們的使命,是把“中國制造”帶到另一個歷史高度。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說過:“未來五年是汽車產業格局重塑的關鍵期,是中國汽車領跑新賽道的唯一一次機會?!边@意味著,這一輪新能源競爭周期只有五年,長城汽車向新能源轉型已經邁入關鍵期。
2023年長城新能源的破局之路能否成功,將直接取決于新的組織架構陣列和森林生態,是否有能力集中資源,通過綜合采取更得力的技術措施、打響價值戰的策略,推出更多大賣的“爆款”車型。
唯有更多“爆款”組成的“艦隊”,才能助力長城汽車這艘航母突破競爭紅海,駛向更廣闊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