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進入2023年,似乎整個中國汽車市場都被蒙上了一層陰影,開局沒有迎來開門紅,一季度又有多家車企陷入降價旋渦中。對于車企來說,2023年是挑戰重重的一年,弱勢車企的壓力也將會越來越大,比如長安馬自達。近期長安馬自達CX-50(參數|詢價)內飾進行了首發,使得這個小眾品牌再次走進我們視野。
馬自達一直是個很特殊的品牌,它的車系往往被賦予個性、運動的標簽,并不太熱衷于追趕潮流,這種品牌調性雖然能獲得相當體量的鐵粉群體,但是會失去大部分消費者的青睞。
長期以來,馬自達在華的銷量都不高,2021年一汽馬自達和長安馬自達合并后也理想的市場成績,據長安汽車公布產銷數據顯示,2022年長安馬自達全年銷量104,032輛,同比下滑21.43%,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多個方面,比如車型布局少、服務網點少、車輛質量問題多等,這些因素可以歸納為馬自達不認真對待中國市場。
據官網顯示,目前長安馬自達目前在售共七款車型,而實際上大部分4S店展廳內均只有昂克賽拉(參數|詢價)、阿特茲(參數|詢價)、CX-30(參數|詢價)、CX-4(參數|詢價)、CX-5(參數|詢價)五款展車。據了解,長安馬自達最后一次推出新車是在2020年5月,定位小型SUV的長安CX-30正式上市,指導價格區間為12.99-17.19萬元。2021年9月,長安馬自達基于CX-30推出CX-30 EV,綜合補貼后售價區間15.98萬-20.18萬元,但由于是油改電車型,新車上市后銷量持續低迷,其對品牌的貢獻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近兩年,馬自達似乎已經意識到銷量的重要性,面對市場的態度有所改變,在新車型方面,馬自達計劃在2022年至2023年間推出CX-50(參數|詢價)、CX-60(參數|詢價)、CX-70、CX-8(參數|詢價)0以及CX-90共5款跨界SUV車型。目前,CX-90已經在海外市場發布,而CX-50也已經在國內亮相。
除了在燃油車領域發力,馬自達也在擁抱電動化,表示到2030年投入約1.5萬億日元(合106億美元)來應對電氣化轉型,以擴大電動汽車產量。這將包括研究和制造,以及與公司在電池開發、半導體、電驅動裝置等方面的合作。與此同時,馬自達還預計2030年電動汽車的生產將占品牌總產量的30%至40%,而此前的目標是25%,從種種動作不難看出,馬自達已經踏上了自我拯救之路,那么問題來了,馬自達的自救計劃能成功嗎?
不可否認,馬自達的造車技術并不差,曾經的馬自達6有著東瀛寶馬的稱號,現在的產品也有迷人的魂動設計美學和創馳藍天發動機,只可惜,現在馬自達的車型已經陷入到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此外,這家品牌在國內的知名度和渠道上都沒有優勢,甚至營銷方式也沒有獲得大量消費者認可,因此馬自達在國內一直都是小眾品牌,而品牌影響力的劣勢,無疑會影響馬自達品牌重振戰略的實施。
汽車網評:馬自達曾經在《馬自達設計之魂》書中寫過:全世界只要有2%的消費者認可馬自達汽車便足矣。這個2%數字看上去不大,但是乘以全球汽車總銷量也是不錯的銷量成績,據統計有1.1億用戶,該目標對于馬自達而言已經是不錯的成就。可惜放在現在,估計馬自達連1%的目標也不敢提。未來,馬自達能否在全球獲得2%的消費者認可也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