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只有兩種皮卡,一種是長城,一種是其它。”
雖然這兩年魏建軍處在轉型的陣痛期,但說實話,長城皮卡帶來的榮耀肉眼可見。
2022年,長城皮卡累計銷量149900臺,繼續霸占細分市場頭把交椅,絕對優勢明顯。另一邊,江鈴皮卡則以49568臺的成績維持“千年老二”的地位。
【資料圖】
“南江鈴”和“北長城”之間的賬面差距,約等于一個零跑汽車。
在翻看前幾年的銷量排行時,我還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2016年時,江鈴皮卡與長城皮卡的銷量差距還僅僅只有4.5萬臺。
六年過去,江鈴皮卡用實力把自己遠遠甩在了長城皮卡身后。資歷老,也不一定是管用的。
長城皮卡在細分市場不算是絕對標桿,我能Diss出不少它的槽點,比如之前“拖車鉤斷裂引發的血案”,但某種意義上,江鈴皮卡和鄭州日產、江西五十鈴、福田皮卡、江淮皮卡一樣,在長城皮卡面前是個失敗者。
為什么沒背景、沒先發優勢的長城可以在皮卡市場后發制人?
我認為深層次的原因是“運氣”。二十六年前那臺迪爾能夠家喻戶曉,正是因為綜合素質和性價比能打,彼時的友商要么價格過高、要么質量不夠硬。
賽鈴也是一樣,4BJ1系列柴油機、GW491QE多點電噴發動機以及足夠新潮的內飾,讓市場口碑急速建立。
至于后來的風駿系列,經歷更輝煌:國內皮卡出口數量最大&金額最高的紀錄、被印刷在古巴貨幣、首個獲得歐盟WVTA認證的中國車型、被作為軍方救護車......
到了現在,長城中高端有炮系列,商用又用風駿系列,夠看了。
99%的努力+1%的運氣=天才,長城未必算天才,但肯定夠運氣也夠努力。
如果從出身來看,江鈴的起點很高,它是LCV起家,還有先發優勢,五十鈴的先進生產線在1985年就被引入了。
更重要的,江鈴還有福特的技術背書。1995年,江鈴就跟福特成立了合資公司并展開技術合作,那時候魏建軍的迪爾還沒走出國門。
不過江鈴缺少一些“運氣”,迪爾在1996年就已經成名,但寶典直到2002年才開始走紅。江鈴手里的先發優勢,從那時候起就開始變得不再明顯。即便后來推出域虎系列,也沒能保住優勢。
這里面還有諸多歷史遺留問題:
一是削減產品線,“五大金剛”最后只留下新寶典、域虎7(參數|詢價)、域虎9(參數|詢價)三款。江鈴的算盤打得很響,三款車分別對標商用、商乘兩用以及高端乘用細分市場。只是夢想沒有完全照進現實,域虎7、域虎9的產品力并不算突出,性價比也馬馬虎虎,預設的劇情最終讓人感覺成了半條咸魚;
二是SKU排列不合理,這是更早以前的故事,那個時期價格沖突的寶典和新寶典同堂銷售,讓江鈴第一次落了個“性價比不足”的名聲。而域虎3(參數|詢價)、域虎5(參數|詢價)也慢慢顯露出一些硬傷,比如動力沒有優勢、容易熄火、駕駛體驗差等。
江鈴讓寶典退居幕后不算一步差棋,但強捧域虎也不是一步好棋,畢竟域虎沒有爆款的賣相。
回到現在,江鈴有點躺平的意思,這幾年頻頻吃老本,至少沒有包裝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結果,就這江鈴還要喊“長城之上”。
這是條明線,很清楚地表達了“做的比長城更好”的意思。對市場來說,這略顯口嗨的營銷方式有效果但并不多,否則江鈴也不會和長城越走越遠了。
對了,有消息稱今年江鈴還將推出新品牌并采用全新車標。劇情,又開始變得相似起來了。
驚喜可能會有,但目測依舊不會太多,新鮮的韭菜還沒長成呢。
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江鈴急于出位,八成是見“風”使舵——看到了皮卡解禁后的春天,這是最近兩年市場的普遍論調,
解禁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對江鈴來說未必。
春天能來的前提是皮卡從工具屬性向消費屬性轉變,江鈴有相關的動作,域虎推出釣魚版、親子版車型就是這么考慮的,但還缺一樣——營銷。
商用車和乘用車對標的消費主體不同,營銷屬性本身就偏弱,或者說商用車并不那么擅長給自己貼標簽,這極大刷低了存在感,江鈴缺的也是這個。長城能夠后發制人,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魏建軍的營銷思維。
長城走的是場景化營銷路線,核心要義并不是“賣出去”,而是要在認知上讓消費者擁有獲得感。為什么很多人說長城皮卡像六邊形戰士,原因就是魏建軍把商用車當乘用車在賣,這很容易營造品牌之外的升華情感,就連張昊保自己都說:“皮卡行業最迫切的是打一場認知戰”。
我在《江鈴福特:告別向東平,迎來劉繼升,然后呢?》這篇文章里提到過一個現象——江鈴讓領界(參數|詢價)和福特的其他乘用車同臺銷售。關聯到皮卡領域,你會發現從左邊到右邊,江鈴都沒有開竅。在營銷上,江鈴皮卡一直走的是穩扎穩打路線,“務實”是個好習慣,但也是個壞習慣。
所以,你看之前的成都車展,江鈴皮卡的話題度并不如長城皮卡,就是這么個道理。
至此,那個經典的問題又出來了:電動皮卡會不會是江鈴皮卡彎道超車的機會?
No Way,因為電動皮卡在需求上并不具備革命性,況且也很難在市場方面完全替代燃油皮卡。不過電動皮卡可以拓展出更多的玩法,比如“玩樂屬性”,吉利RADAR瞄準的正是這個細分領域,但有一說一,想要以“小”撬“大”并不現實,走量短期內不太可能。
換句話來說,電動版的域虎暫時難有作為,隔壁的電動長城炮(參數|詢價)也差不多。
目前江鈴亟待解決的還有一個問題,即生存。
在復盤江鈴2021年財報的時候,我意外發現一個滑稽的數據: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金額為30億元。(2022年財報未出)
翻譯一下,就是江鈴需要給股東的分紅達到近30億元,這個數字幾乎等于江鈴汽車近5年的收入,還是純的。
喜劇橋段的由來是2021年初的“破產式”分紅,我猜這可能是江鈴為了給投資者一個交代。甭管效果如何,江鈴汽車都是在打腫臉充胖子。經營壓力,可想而知。
好消息是,去年江鈴通過處置資產和補貼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壞消息是,這點回血還不夠塞牙縫的。話說回來,一個老牌車企依靠處置資產和補貼來粉飾太平,想想也是挺可笑。
另一個好消息是,江鈴之前已經賣掉了拖油瓶的重卡業務;另一個壞消息是,江鈴依舊在死胡同里。
品牌進退維谷,該不該找個人背鍋?此情此景,CEO邱天高估計會大罵“不厚道”。
寫于后面:
全面解禁關口在即,然而皮卡的故事還是不好講,魏建軍給了一份開卷作業,但能不能抄得憑實力。不是所有的皮卡,都叫長城皮卡。而“南江鈴,北長城”的神話什么時候被打破?可能就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