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節假期提前透支市場需求,疊加部分燃油車購置稅優惠和新能源國補政策退出的影響下,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并未迎來“開門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數據顯示,1月汽車產銷分別為159.4萬輛和164.9萬輛,同比、環比下降均超三成。中汽協指出,受補貼退出、年末廠家沖量,疊加春節效應,以及企業生產經營時間減少等因素影響,消費者提前透支需求。
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市場整體相較2022年有所下滑,但對比2019年春節月的2月,汽車市場產銷分別增長了13%和11.3%。
燃油車首當其沖,乘用車市場下滑明顯
縱觀車市1月成績單可以看到,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乘用車銷量增速也創下新低。其中,燃油車市場更是首當其沖。
具體來看,1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39.7萬輛和146.9萬輛,同比、環比下滑均超三成。在乘用車主要品類中,四大類車型銷量環比、同比均呈現下降趨勢,交叉型乘用車降幅則更為顯著,同比下降達到62.4%。
值得關注的是,在部分車型購置稅減半政策于2022年底退出后,傳統燃油車市場也呈現增長乏力,市場需求被透支。1月傳統燃油乘用車銷量為90.4萬輛,比上年同期減少73.2萬輛,同比下降44.8%。
在這當中,A00級燃油車呈現快速萎縮的發展特征,降速接近1倍;A0級和B級燃油車同比下降超過40%;而走量的A級車型銷量也下降了39.1%。
受市場整體下滑的影響,此前份額持續擴大的中國品牌銷量也出現下滑,但好于乘用車整體。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75.8萬輛,同比下降24.8%,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1.6%,市占率環比減少5.2個百分點。
其中,國內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累計116.5萬輛,同比下降41.7%,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6.4%,略低于上年同期。在國產汽車國內銷量排名前十位企業中,比亞迪銷量增速實現正增長,其他企業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對于1月乘用車市場銷量下滑明顯,中汽協分析指出,一方面是今年春節假期早,1月21日即為除夕,一月整體有效生產經營時間僅為正常的六成左右;另一方面,去年12月是消費者享受燃油車車購稅優惠政策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最后一月,同時臨近春節,汽車企業為沖擊汽車銷量推出了多種汽車購買優惠政策,提前透支了部分需求。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車市沒有實現1月開門紅,符合預期的合理走勢。由于今年春節假期,產銷環節工作日同步減少,銷量潛力未得到充足釋放。”
新能源難逃下滑,出口成最大亮點
面對補貼退出,受影響的不僅僅是燃油車,此前一路高歌猛進新能源市場也踩下剎車。
數據顯示,1月新能源市場占有率雖保持在24.7%的高位,但卻罕見的出現了產銷雙降。其中,產銷分別為42.5萬輛和40.8萬輛,環比均下降近50%,同比則呈現個位數下降。
在新能源的主要品類中,與上月相比,三大類品種產銷均呈明顯下降,其中燃料電池汽車降幅更為明顯;與上年同期相比,除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增長較快外,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產銷有所下滑的同時,市場集中度卻進一步提升。新能源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合計銷量為35.4萬輛,同比增長5.8%,占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86.7%,高于上年同期10個百分點。
其中,比亞迪銷量超過15萬輛,銷量排名第一;長安銷量同比增速最為顯著,接近1倍。此外,特斯拉中國銷量也實現了同比、環比雙增。
除此之外,汽車出口也延續了此前的良好走勢,成為了市場最亮眼的板塊。1月汽車出口30.1萬輛,同比增長30.1%,成為市場的重要增長極。
在出口前十位企業中,上汽集團出口量最大,達到6.9萬輛,同比增長25.7%,占總量的22.8%;比亞迪增速最為顯著,出口1.2萬輛,同比增長24.1倍。此外,奇瑞出口5.2萬輛,同比增長95.2%。北汽出口1.1萬輛,同比增長25.8%。
總的來看,2023年1月汽車市場開局不利,展望一季度,中汽協認為,汽車工業穩增長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致使汽車消費恢復還比較滯后,需要政策持續提振。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各有關部門均表示將繼續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同時各地方也陸續出臺促進汽車消費和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加之節后各地大規模基建工程陸續開工,將為汽車市場平穩發展注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