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補退出,龍頭降價,2023新能源車市格局生變

  • 發表于: 2023-02-04 17:34:57 來源:愛卡汽車網

2023年的春節本應是一個愉快而又祥和的春節,不過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潮席卷全國,多地氣溫暴跌,導致許多人放棄了原本的出行計劃,選擇在家避寒。而隨著時間進入2月,諸多行業陸續發布了一月份的產銷報告,我發現經歷“寒潮”的不僅僅是我們,汽車行業同樣也進入了“寒冬”。


(相關資料圖)

2月1日,國內多家新能源車企紛紛公布了自家1月份的交付數據,其中比亞迪累計銷售15.13萬輛汽車,雖說同比增幅達到了63%,但是相較其上個月的銷量環比下跌36%;理想汽車1月交付1.51萬輛,環比下跌28.7%;蔚來汽車累計交付8506輛,環比下跌46.2%;哪吒汽車、小鵬汽車以及零跑汽車則分別交付了6016輛、5218輛以及1139輛,環比下跌分別達到了22.8%、53.8%以及86.6%。雖說1月緊鄰春節,長達7天的假期確實會對汽車的銷售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如此大幅且普遍的下跌仍舊給整個新能源車市敲響了警鐘。

2022年12月,由于新能源汽車國補將在2023年退出,諸多車企紛紛開啟了促銷活動以激勵消費者在國補取消之前購買車輛,然而隨著特斯拉連續多次的直接降價,許多新勢力的銷量都遭受到了嚴重沖擊。而在時間進入2023年以后,包括問界、小鵬在內的車企也加入了戰局,開始主動降價,可如今通過銷量數據來看,雖然它們已經開始主動讓利,卻也止不住銷量的下跌。

而在春節復工后的幾日之內,包括埃安、五菱、蔚來、極氪、比亞迪、吉利新能源、零跑在內的許多新能源車企也已經開始逐步從多個層面,以不同形式加大車輛的優惠力度。換言之,整個新能源車市的價格戰,在特斯拉帶來的壓力以及國補取消的推動之下,已無法避免。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缺芯貴電”的情況也仍舊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深深地影響著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就目前行業的現狀來看,即便大家都投身加入了價格戰,其中仍舊有一部分車企必然會在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終完全被吞沒。

簡而言之,槍響之后沒有贏家,2023年面臨著巨頭惡意壓價、補貼取消、缺芯貴電等多重負面因素,各大新能源車企肯定是要負重前行了。不過從行業變革乃至消費者層面來看,車企之間開啟價格戰,對于消費者一方來說是有著非常大的好處的。

首先,車企之間之所以會打價格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汽車保有量短期迅速提升之后,車市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銷量的壁壘難以突破,唯有降價才是打破這一局面的最佳方式。

對于處于行業龍頭的企業來說,他們本身規模體量大,單車成本低、利潤高,因此降價對于他們來說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不過對于那些自身能力不足,靠著補貼亦或者是相關政策渾水摸魚的中小微企業來說,發起價格戰無異于滅頂之災,其中許多企業都將會被淘汰。

就行業而言,優勝劣汰是必然的進程,這有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就消費者而言,經歷大雨沖刷之后才能知道誰才是覆蓋在灰塵之下的“金子”,未來的購車之旅也能夠減少踩雷的情況。

再者,同行之間一旦開啟價格戰,整個行業中的任何一員都將會被“拖下水”,沒有任何人能夠高枕無憂。而在這樣無異于“軍備競賽”的競爭之下,單靠價格并無法決定勝負,技術也會成為車企脫穎而出的關鍵,因此必然會有許多車企加大自身在技術研發創新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

眾所周知,當下新能源產業尤其是純電汽車,已經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續航焦慮這個最大的痛點擺在大家面前多年無法解決,相信在這次價格戰的“倒逼”之下,一定會有車企在車輛的三電領域有所突破,加快整個行業的升級,而車輛能夠被進一步的完善,對于消費者來說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寫在最后

正如我們開篇提到的,當下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格戰已經成為無法避免的情況,在越來越多車企入局之后,價格戰的力度也會越來越大,而這種情況對于車企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果想要在愈發嚴峻的市場環境中存活下來,就應當積極地從研發、服務等方面讓消費者滿意,尤其是中國的新勢力們,應當抓住這樣的機遇,頂住壓力,在逆境中再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