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資訊!特斯拉降價,動了誰的奶酪?

  • 發表于: 2023-01-14 15:34:19 來源:愛卡汽車網

猝不及防地,特斯拉又毫無征兆宣布了降價。

特斯拉中國官網更新價格顯示,Model 3(參數|詢價)起售價22.99萬元,Model Y(參數|詢價)起售價25.99萬元,相比今年3月Model 3和Model Y的起售價27.99萬元和30.184萬元,價格分別下降了5萬元和4.194萬元。如此大幅度的降價,創下特斯拉歷史新低。

要知道,從2023年起,“國補”正式退場,包括比亞迪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第一反應是“漲價”。也有部分銷量下滑的車企,如小鵬汽車就明確表示維持原價,讓購車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而像特斯拉“反手”降價的倒是例外,這也讓整個新能源汽車圈都“懵”了。


(相關資料圖)

那么,特斯拉為何高調降價?是真的想走“親民路線”嗎?

特斯拉,為何急了?

“特斯拉價格調整的背后,涵蓋了無數工程創新,實質上是獨一無二的成本控制之極佳定律……堅持以成本定價。”在宣布降價后,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發文稱。

特斯拉的頻繁降價看似突兀,但正所謂任何事物都有屬于自己的邏輯,特斯拉也不例外。“商品的價格由商品的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的影響。”陶琳只引用了一半,即“成本因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供求關系”。漲價往往是因為供不應求,降價則是因為供過于求,“萬變不離其宗”。

1月3日,特斯拉發布了2022年全球生產及交付報告:2022年,特斯拉全球總交付量131萬輛,相比2021年增長40%,生產量137萬輛,同比增長約47%,蟬聯全球純電動車銷量冠軍。

而由乘聯會發布的中國市場預估銷量數據顯示,特斯拉延續勁增態勢,2022年在上海超級工廠全年交付超71萬輛,同比增長48%。也就是說,僅中國工廠就貢獻了特斯拉一半以上的產銷量。

盡管過去一年,特斯拉實現了高增長,但與自己的目標相比,仍然不夠理想。按照2022年1月,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預測,特斯拉2022年交付量應該輕松增長50%以上,“僅憑弗里蒙特工廠和上海超級工廠就可以實現。”

這意味著,特斯拉2022年要實現140萬輛交付量,才能達到50%的增長。顯然,目標與實際交付仍存在一些差距。

而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也表明,特斯拉沒有那么“緊俏”。特斯拉中國的交付周期在不斷縮短,從最長4-8周縮短至1-5周。這其實已經折射庫存增長的信號。

屋漏偏逢連夜雨,銷量增長不及預期的特斯拉,同樣在2022年股市上也沒撈到好處,跌幅一度超過65%。也就是說,2022年特斯拉市值蒸發超過7000億美元,被譽為特斯拉股價“史上最慘淡年”。

簡單來說,特斯拉“降價”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用一個比較時髦的話來說,就是特斯拉在消費市場“搶訂單”。這一點不難理解,特斯拉降價選擇的時機,正好是上一年銷量發布之后。2023年,特斯拉選擇了“不躺平”,率先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拱火”,拉開了新一輪競爭大幕。

這波降價,誰最受傷?

特斯拉降價后,最苦惱的除了剛提車的新車主,還包括許多“瑟瑟發抖”的新能源品牌。

特斯拉降價當天,港股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盤中最大跌幅超8%,蔚來跌幅超6%,A股比亞迪沖高后收跌2.6%。可以看出,此舉對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較大沖擊。

特斯拉降價后,Model 3的價格直接下探至23萬元區間,進入國產主流新能源汽車市場,給自主品牌產生明顯的“下壓力”。

比如,目前比亞迪海豹(參數|詢價)的售價區間為21.28萬—28.98萬元;小鵬P7(參數|詢價)售價區間為23.99萬—28.59萬元。

就以小鵬P7來說,2022年累計銷量為56097輛,幾乎是小鵬的半壁江山。如今,特斯拉Model 3的價格與小鵬汽車P7接近,如果你是消費者,“二選一”你會選擇誰?

2022年,可謂是“蔚小理”最艱難的一年了,增幅落后于行業整體。沒想到的是,邁入新的一年,又不得不面對更艱難的挑戰。

數據顯示,2022年,蔚小理三家年銷量均邁上12萬輛臺階,蔚來交付量12.2萬輛,小鵬交付量12萬輛,理想交付量13萬輛。三家無一例外都成功邁過“10萬大關”,卻沒能順利達成銷量目標,完成率分別為78.38%、48.30%和81.66%。不僅如此,小鵬還丟掉了2021年新勢力銷量冠軍的寶座。

2023年,“國補”退出,在原材料價格高企背景下,比亞迪、奇瑞新能源、榮威、嵐圖、零跑等車企紛紛宣布上調車型價格。正處于銷量低谷的小鵬汽車則“咬緊牙關”,暫未跟進車型調價,但從某種角度來看,是為了提高新車收訂能力,為新一年沖量提前做好準備。對于“賣一輛虧一輛”的新勢力來說,漲與不漲是一把“雙刃劍”,漲價意味著可能會流失部分消費者;不漲,則單車利潤上不去,股市沒有信心。

在大家還在猶豫是否“跟進”的時候,特斯拉卻拉起了“降價”大旗,新能源品牌該如何“接招”?傳統車企轉型的“創二代”or新勢力,誰會更有底氣?最有自信的莫過于比亞迪。2022年,比亞迪全年交付超過186萬輛,累計同比增長208.6%,超額完成2022年初的目標;2023年,比亞迪將年銷量目標提升至400萬輛。

另一個市場領先者是廣汽埃安,埃安在2022年華麗轉身,不僅完成了股份制改革,發布了高端品牌昊鉑和全新logo“AI神箭”,還實現了同比增長126%,以全年銷量27.1萬輛創造了新的銷售紀錄。在超額完成2022年目標后,2023年廣汽埃安將以60萬銷量挑戰及進一步發力高端化為目標。

價格變動,能否退訂?

汽車降價是常有的事兒,但以前很少有消費者去4S店鬧?那是因為在4S店買車,價格隨著市場供求關系而波動,即便同一時間,這家店與那家店可能因為庫存車數量不同,價格差異也有兩三千元。消費者很難清楚知曉車型的銷售現價。而造車新勢力改變了這種銷售模式,全國門店在線訂車、統一售價。所以,官方價格一旦變動,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時間知曉。

一直以來,特斯拉的價格如同“坐過山車”——漲得頻繁,降得夠狠。而關于特斯拉價格引發的維權案例也不在少數。那么,這次特斯拉降價后,訂單用戶能否正常退訂?

特斯拉按照《三包法》政策制定了退換標準,即產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的,消費者可以退貨;產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的,消費者可以申請換貨。對于購買特斯拉已經超過7天的車主,要想退車、換貨就難了。在裁判文書網,就有類似的糾紛。

2019年1月13日,石某在特斯拉公司處訂購特斯拉純電動乘用車X100D6一輛,當日支付定金10萬元,2019年2月21日通過銀行貸款方式支付70萬元,2019年2月22日支付余款283500元,共計支付車款1083500元。2019年2月24日,石某自特斯拉公司處提車。

而2019年3月1日,石某購買的車型裸車價格下降174300元,配件等價格亦有下降。2019年3月2日,石某向特斯拉公司發起投訴,要求按照七日內提車的政策,全車退貨退款,并將所購車輛交還給特斯拉公司。

不過,終審法院認為,石某的買賣合同實際上已經于2019年2月24日履行完畢,且合同目的已經實現,其以降價為由要求解除合同的依據不足,缺乏相應的解除權,應當承擔合同無法解除的不利后果。

類似的案例,也發生在理想汽車上。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的一份判決文書顯示,車主娜某于2021年3月8日與理想公司簽訂購買協議,購買理想ONE(參數|詢價) 2020款車型,并支付購車款32.8萬元。在購車前,娜某與理想公司銷售人員多次確認理想ONE今年是否會出新款,得到的都是否定答復。結果,2021年5月25日理想汽車發布了2021款理想ONE。

一審北京順義區人民法院談到,新款車發布前,銷售人員不清楚車輛將要出新款車的情況,理想公司在銷售過程中并不具有欺詐消費者的故意。理想公司銷售給原告的車輛也并非質量存在問題。結果二審依然敗訴。

傳統銷售渠道的價格變動,一方面是企業根據銷售節點進行的商務政策調整,另一方面則是渠道網絡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的應對措施。而新勢力標榜的全國“統一價”,為在線訂車提供了方便,但也因此失去市場敏銳度,價格調整“周期長、幅度大”。

“小火慢燉”的價格波動容易被接受,但“猛火急攻”的價格大幅調整則會引發不滿。而這一點,也會讓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時更加猶豫。

愛點評

在線訂車、全國統一售價,新勢力開辟了全新銷售模式。這原本是為了應對傳統車企強大的渠道優勢,可如今,卻成為汽車消費投訴的“重災區”,令一些品牌十分被動。新市場、新辦法,對于新勢力而言,完全可以做出更多的調整來改變現狀。例如,比亞迪在12月31日上調價格2000-6000元,但在比亞迪的經銷商,11月已經獲得相關消息并已傳達給消費者。

企業調價還可以提前做好預案,針對購車用戶給出3個月的“價格承諾”或者對老客戶推出升級禮包等。總之,新勢力基盤客戶少,在提升銷量的同時更應該重視老客戶關系維系,畢竟用戶口碑仍然是“流量密碼”,是企業長期主義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