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新能源壓倒燃油車 一線自主車企已完成

  • 發表于: 2022-12-20 09:30:12 來源:愛卡汽車網

2022年度銷售目標


(相關資料圖)

時至歲末,各大車企11月的銷售成績已經公布,鮮明的數字讓我們不由得將目光移向車企們的年度KPI進度條。回顧年初定下銷量目標時的壯志滿滿,經過11個月的車場征戰,如今的車企們“幾家歡喜幾家愁”?

比亞迪 完成率:108.55%

要說今年誰的風頭正盛,那非比亞迪莫屬。自從2021年宣布轉型新能源汽車以來,比亞迪的市場份額一路走高,并逐漸成為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中的“扛把子”。今年1-11 月,比亞迪累計銷量為162.83萬輛,同比增長219.38%,已經完成了其 150 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目標。目前,比亞迪王朝、海洋、騰勢三條產品線的價格已經覆蓋了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區間,再加上高端品牌仰望的到來,可以進一步擴大產品覆蓋群體,搶占更多細分市場。按照目前的銷量走勢,只要比亞迪12月份穩定發揮,那么它超過一汽大眾、成為全年銷冠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廣汽埃安 完成率:100.47%

作為傳統車企向新能源汽車市場轉型的代表,廣汽埃安如今的市場競爭力可謂相當強勁。進入9月后,埃安連續兩月銷量突破3萬輛,盡管11月銷量有所下降,為28765輛,但依然秒殺一眾新能源車企。1-11 月,埃安累計銷售 24.11萬輛,同比增長 128%,已提前達成24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目前,廣汽埃安旗下有AION S(參數|詢價)、LX、Y、V等系列車型,覆蓋14萬-47萬元的價格區間,其中,埃安S(參數|詢價)和埃安Y(參數|詢價)是銷量支柱。另外,今年廣汽埃安兩次擴大產能,整體規劃產能已經突破40萬輛,最高可達60萬,為明年乃至今后的發展奠定了產能基礎,也體現出了作為廣汽集團“雙子星”之一的銷售底氣。未來幾年,廣汽埃安將乘著新能源汽車的東風步步高升,替代廣汽傳祺成為廣汽集團的中堅力量。

吉利汽車 完成率:78%

11月,吉利汽車銷售新車14.5萬輛,同比增長約7%,超過“南北”大眾,與比亞迪攜手霸占冠亞軍;與比亞迪不同的是,吉利是“兩條腿走路”的車企。在燃油車還有增量的當下,由中國星、博越L(參數|詢價)以及領克汽車組成的高價值產品矩陣取得了不錯的銷量。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幾何和極氪是最重要的銷量輸出,幾何品牌11月銷量13839輛,同比增長61%;極氪11月銷量11011輛,同比大漲447%。結合年初制定的165萬輛的銷量目標,前十一個月,吉利汽車累計銷量為128.69萬輛,目標完成率為78%,雖然達成年度目標無望,但最后一個月的銷量沖刺之戰對于吉利來說仍然至關重要。

奇瑞汽車 完成率:74.66%

奇瑞汽車2022年汽車銷量目標是確保150萬輛,力爭200萬輛,出口50萬輛。前11個月,奇瑞汽車累計銷量112萬,創下歷史最好水平,其中,海外出口銷量超過40萬輛,約占總量的36%,并刷新了中國品牌乘用車出海的記錄,也讓奇瑞汽車的“雙市場”格局更加穩固。從現實出發,奇瑞沖擊200萬輛的目標注定無法實現,即便是150萬的銷售目標也還有38萬輛的巨大差距。對于奇瑞來說,它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發展還遠遠不夠,目前奇瑞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主要集中在奇瑞小螞蟻(參數|詢價)和QQ冰淇淋上,而低端產品對奇瑞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提升有限,如何能在中高端新能源產品車型上有所突破,才是當前奇瑞汽車面臨的主要問題。

長城汽車 完成率:52%

今年年初,長城汽車定下了190萬輛的年銷目標,如今2022年的進度條即將走完,長城汽車前11個月的累計銷量卻只有99萬輛,僅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52%。這可能因為是由于長城汽車的產品力不足,曾經的銷量擔當哈弗H6(參數|詢價)上市太久,面對競品的不斷涌現,早已不是消費者的唯一選擇;歐拉黑白貓(參數|詢價)停產后,銷量受到嚴重影響;魏牌被寄予厚望,但銷量不濟,難以承擔重任;坦克是目前長城旗下唯一保持銷量增長態勢的品牌。不久前,長城宣布進行組織架構調整:魏牌和坦克在組織管理上全面整合,坦克品牌CEO劉艷釗兼任魏牌CEO;歐拉和沙龍全面整合,沙龍品牌CEO文飛兼任歐拉品牌CEO。完成調整后,各品牌的銷售數據能“好看”些,但對于產品的實際發展暫無益處,長城汽車的跌勢恐將繼續進行下去。

除上述車企外,長安自主品牌11月銷量14.85萬輛,1-11月累計銷量165萬輛,完成率約為89.19%,12月還有20萬輛的銷量目標待完成;北汽藍谷旗下北汽新能源今年的銷量目標為 10 萬輛,含極狐 4 萬輛,截止11月份,北汽藍谷年銷目標完成率僅為 40.3%。

總體而言,自主車企的發展態勢是優于合資車企的,尤其是比亞迪“一馬當先”的姿態打破了以往合資車企在銷量榜上的霸榜地位,而廣汽埃安、吉利汽車和長安汽車等傳統車企也各有優勢,尤其在新能源汽車賽道擠占了合資車企的份額,和造車新勢力一起實現了對合資車企的彎道超車。可以預見,未來各車企將更加“內卷”,汽車市場的硝煙將會更加濃烈。

(圖片來源于網絡 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