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特斯為何急于“流血”上市?吉利缺錢!

  • 發表于: 2023-02-08 09:44:09 來源:網上車市

去年12月,剛剛履新不足50天的路特斯中國總裁毛京波曾說:“路特斯在中國被低估了”。

沒想到,除了中國,低估路特斯的還有美國的資本市場。


【資料圖】

日前,路特斯科技宣布以 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融資方式,借殼登陸納斯達克,交易完成后估值達到 54 億美元。

這一估值遠遠低于其他在美股上市的新能源車企,例如蔚來,截至2023年2月6日(美國東部時間)收盤,總市值超過180億美元;同時對比吉利旗下其他兩家車企,也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極星最新總市值超125億美元,成立還不到2年的極氪,去年底傳出即將赴美IPO,估值或將遠超100億美元。

一家公司的市場估值,與其成長空間、成長速度、以及形成的競爭壁壘等因素有關。路特斯作為市場唯一一個超豪華新能源品牌,具有稀缺性,在吉利集團中的品牌定位也比極星、極氪更高,市場估值反而最低,顯然被嚴重低估了。

按道理來說,謀求更高估值才符合資本逐利的本能,如今吉利卻急于讓路特斯“流血”上市,這是為何?

或許是因為吉利等不及了。據其財報顯示,2018年,吉利汽車股東應占溢利為125.53億元,達到歷史最高,隨后的三年逐年遞減,2019年為81.9億,2020年為55.34億,2021年為48.47億。2022年上半年,吉利這一數據進一步下跌至15.52億,同比下降34.81%。

那個“不差錢”的吉利已成為過去時。

01

成長周期不足,路特斯估值被嚴重低估

路特斯與保時捷、法拉利并稱世界三大跑車品牌,有著厚重的品牌底蘊,其超豪華的品牌形象,至今都被全世界頂級富豪所認可。

2019年,路特斯發布了一款售價高達2188萬元、全球限量130輛的Hyper Car——Evija,新車上市之后很快進入了頂級汽車收藏家的車庫。而后Evija又推出了Fittipaldi限量款,8臺一經推出就被迪拜富豪們一搶而空,充分印證了路特斯品牌的價值。

然而路特斯赴美上市時卻被嚴重低估,主要還是因為成長周期不足。

參考去年6月上市的極星,是在有了更主流的Polestar 2以及一定的市場份額之后才上市的。據極星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其全球共計交付2.9萬輛, 2022年達成5萬輛年銷目標。

而路特斯目前僅有Evija以及EMIRA兩款車型正式交付,2021 年路特斯總銷量僅為 1710 輛,2022年還未公布。上市時機并未完全成熟。

但這種情況會在2023年,隨著Eletre的正式交付得到極大的改善。今年將是路特斯的電動化元年,接下來,路特斯將圍繞產品及品牌正式發力。

產品層面,作為路特斯轉型電動化后的首款純電超跑SUV ,Eletre被寄予厚望,它不像過去的路特斯車型一樣,只是滿足一小部分人的極致駕駛需求,而是一款更加面向普通消費者的車型。

Eletre的到來,不僅能夠改善人們印象中路特斯過于小眾和低調的傳統印象,也是下一階段品牌增量的主力產品。

品牌層面,今年是路特斯品牌75周年,屆時會有一系列的品牌動作;此外,路特斯在去年招徠了“鐵娘子”毛京波,作為創始合伙人正式加入,擔任路特斯中國總裁,向路特斯集團首席執行官馮擎峰匯報。據悉,毛京波擁有超過20年高檔豪車品牌成功運營經驗,對于處在重塑階段的路特斯來說,她的加盟將帶來很大的助力。

上述動作,都將助推路特斯的成長,為其帶來更高估值。顯而易見,若是路特斯延遲上市,將為吉利帶來更大的利益,然而吉利已沒有足夠的時間,在盈利下降以及連年高投入的雙重打擊下,亟需路特斯上市緩解資金壓力。

02

吉利盈利連年下降,路特斯無奈“流血”上市

近幾年,吉利的盈利能力持續下降。

2018年,吉利年銷量突破150萬量,其營收也突破了新的高點。數據顯示,2018年營收1066億,但這成為吉利財務數據的拐點。

2019年,吉利的營收下降9%,至974億;2020年再跌5%、至921億;2021年回到1000億之上,但較2018年低4.7%。

與此同時,吉利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斷下降。2018年,吉利毛利潤達215億,毛利率為20.2%,到2021年,吉利毛利潤降至174.12億,毛利潤率為17.1%。截至2022年上半年,吉利的毛利率進一步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至14.6%。

凈利率方面,近幾年吉利的財務數據也一直呈下跌趨勢,截至2022年上半年,凈利率下滑到了2.2%,同比減少3.1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吉利汽車的銷售成本期內同比增長33%至497億元,分銷及銷售費用同比增速也略高于營收增速,為33.04億元。行政費用同比上升43.6%,大幅高于營收增速,為46.6億元。

這些數據的背后的現實是,吉利在跨越百萬之后銷量難以進一步增長,且吉利近幾年在新能源領域大量投入。

以分銷及銷售費用為例,吉利解釋,該項數據的增加是因為投資于66間“極氪”品牌直銷店;極氪控股于發展初期需負擔相對較高的經營成本及當期確認以股份付款費用,亦對其期內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此前,吉利制定了“兩個藍色吉利行動”,一個指向以吉利、領克為代表的混動(包含插電混動、增程式插電混動、小排量)路徑,一個指向以極氪、幾何為代表的純電動市場。

并且,吉利還發布了“智能吉利2025”計劃。根據計劃,吉利到2025年將累計投入1500億,持續保持中國自主品牌第一,這意味著吉利未來四年平均研發投入將達到300億元。

吉利希望如此大的研發投入,能夠砸出“一網三體系”,即一張“智能吉利科技生態網”,以及由“智能能源、智能制造、智能服務”構成的三大體系,讓吉利汽車在新能源市場上依然保持競爭力。

具體到每一個品牌,吉利汽車、極星、極氪、領克等品牌無一不在發力新能源,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

多重支出之下,吉利只能加快推動路特斯的上市,寄希望資本市場的力量,解決眼下的“缺錢”危機。

觀點:

路特斯品牌現在剛剛走入正軌,尚未展露出真正的實力。其最后一款燃油車產品2022年才開始交付,在新能源領域又尚未打出招牌,因而被資本嚴重低估。

但吉利仍然選擇將路特斯推向資本市場,這背后的原因是,近年來吉利的盈利能力持續下降,難以持續對多品牌同時“輸血”的路線,它需要更多的資本力量一起助力路特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