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城汽車發布了未來5年的戰略規劃,引發市場熱議。
長城汽車稱,到2025年,集團營業收入將超6000億元,新能源汽車要占到8成。
如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正匯聚成一股時代變革的浪潮。
此前已經有十余家跨國車企提出了明確的“減碳”目標或“碳中和”時間表。作為國內第一家明確碳中和時間表的車企,長城汽車計劃到2045年,將全面實現碳中和目標。
這一宏大的目標背后,隱含著長城汽車怎樣的戰略意圖呢?
6000億新目標
近日召開的長城汽車2025戰略發布會暨第8屆科技節開幕式上,長城汽車正式宣布,到2025年,實現全球年銷量400萬輛,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集團年度營收超6000億元人民幣。
要實現這個目標,長城汽車計劃在未來五年,公司累計研發投入達到1000億元,在2023年集團研發人員將達到3萬人,其中軟件開發人才要占1/3。
這是個宏偉的計劃,在評述以上目標時,市場分析人士常常用“激進”、“雄心勃勃”等字眼表達。綜合目前情況來看,長城汽車要真正實現該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從收入端來看,長城汽車年度收入呈現波浪式增長。
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的3年間,長城汽車總收入分別為人民幣(下同)992.30億元、962.11億元以及1033.08億元,營收增速分別為-1.92%、-3.04%以及7.38%。
長城汽車2020年度收入再次突破千億元,不過按照6000億元的目標規劃,長城汽車需要在此基礎上營收增長4.8倍,這就要求公司未來5年的年均收入增速達到42.2%。從往昔年度收入增速來看,長城汽車每年實現收入高增長存在相當大的困難。
雖然長城汽車敢于提出6000億元的銷售目標有一定的現實基礎支撐,2021年第一季度,長城汽車收入達到人民幣311.17億元,同比大增1.5倍,增速創下新紀錄;但是增速較快主要得益于去年同期新冠疫情致使銷售基數較低。華金證券研報另外指出,受芯片短缺影響,長城汽車業績將短線承壓。長城汽車收入于二季度乃至下半年能否保持高增長水平仍有待觀察驗證。
其次從銷量來看,到2025年,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要達到320萬輛,實現難度同樣不小。
2020年長城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僅為5.74萬輛,要實現320萬輛的目標,年均復合增速要超過1.2倍。
橫向對比來看,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6周年公開信中表示,公司將持續擴大用戶群體,2025年達成160萬輛的銷量目標。也就是說,長城汽車未來5年的新能源車銷量要達到理想汽車的2倍。
而從研發投入來看,長城汽車年度投入同樣不是很充分。集團投入研發的費用從2018年的17.43億元人民幣增至2020年的30.67億元,研發投入占收入比從1.75%提升至2.97%。
而按照規劃,長城汽車未來5年的年均研發投入要達到200億元,且不論資金鏈能否支撐,光是每年如何有效“花”200億元也是一件頭疼的事。
從過往情況來看,長城汽車營收、汽車銷量乃至研發投入均與2025年新目標相距甚遠。這也無怪乎有市場人士質疑,這是長城汽車的一場自我“口嗨”。
那么,長城汽車真的沒有實現的機會嗎?下一步,長城集團將如何達至理想的彼岸?
全線押注三大新能源技術路線
得益于碳中和以及碳減排成為國家的長期戰略規劃,新能源汽車行業將成為我國新興崛起的重要產業。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這或可培育出價值數萬億的售前售后市場。
無論是從中短期還是長期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蓬勃發展期,長城汽車試圖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戰略風口,重倉押注新能源汽車。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中國汽車品牌,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越,只有在這三至五年的時間里,快速放大優勢,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新賽道上領跑。而且,中國汽車品牌的機會,只有一次。”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在戰略發布會上也指出:“當下,中國汽車產業危機已來、變革已來、趕超已來,2021年是中國汽車品牌由跟跑到并跑到超越的一年。”
不過,從具體的技術實施路徑來看,目前仍處于混沌期,新能源汽車業內并不清楚哪種技術路線將占據主導地位,純電、氫能、混動均有望成為業內標準。
有鑒于此,長城汽車確立了多路線并舉的發展策略。也就是說,該公司將在純電動、氫能、混動三大領域同時進行飽和式精準投入。
長城汽車將在純電領域推出經濟性、長續航、高性能三類動力電池解決方案。眾所周知,純電汽車方面,動力電池一直是長城汽車新能源中的一個短板,這也是長城需要深度布局的重點領域。
今年6月初,長城汽車與動力電池界的“扛把子”寧德時代在保定哈弗技術中心正式簽署十年長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舉可確保長城汽車長期穩定的電池供應。
此外,在戰略發布會上,長城汽車向外界正式介紹全新動力電池---大禹電池。該型電池采用大容量高鎳電芯,主打安全特性,將搭載至長城汽車旗下新能源系列車型上。
氫能領域,2023年將推出首款全尺寸氫燃料電池轎車,長城汽車的野心很大,打算在之后2年內,即2025年實現全球氫能市場占有率前三。
長城汽車押注氫能無疑是看好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前景,不過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最大的問題在于商業化落地難,面臨制氫技術、運氫技術相對偏低,成本偏高以及安全性待提高等難題。
香橙會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建成加氫站527座,在運營僅有504座。以國家來看,日本以137座運營加氫站位居榜首,我國僅有101座位居第二。
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8年-2020年,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僅分別為1527輛、2737輛以及1177輛,銷量相當慘淡。
對于長城汽車而言,重倉押注氫能電池汽車或許不是一項高性價比的投資,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技術研發等將會是一筆天價的費用,缺少國家產業政策以及產業同行的共同努力,氫燃料電池汽車生態鏈將很難建立起來。
除了純電和氫能,長城汽車還重點投入混動領域,即將推出拿鐵、瑪奇朵、赤兔、哈弗XY等混合動力車型,并計劃在2023年發布第二代“檸檬混動DHT”。
從具體的產品策略來看,為覆蓋更廣泛的消費群體,長城汽車采取了多元細分戰略。
該公司圍繞長城皮卡、哈弗、WEY、歐拉、坦克、沙龍智行建構了6大汽車品牌。
長城汽車副總裁穆峰還透露,集團將于今年9月份發布全新子品牌,基于DHT檸檬混動平臺開發,聚焦于PHEV(插電式混動)車型。新品牌將成為長城旗下第七個子品牌。
也就是說,長城汽車欲打造全品類,全覆蓋的汽車宇宙體系,針對不同細分市場。
其中,哈弗做高性價比SUV,WEY主打中高端市場,長城皮卡定位中高端越野車,坦克定位越野品牌,沙龍定位高端電動品牌,歐拉定位中低端電動品牌,而新品牌則主打PHEV車型。
不過最新數據顯示,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銷售占比仍較低,要實現新的增長極任重而道遠。
2021年前5個月,長城汽車實現累計銷量為51.75萬輛,同比增長65.32%。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4.18萬臺,占比提升至8.1%,相較于2020年末提升了約3個百分點。
目前長城汽車仍以傳統的燃油汽車為主,要實現5年內新能源汽車銷售占80%的目標,至少還有10倍的距離。
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的階段,這是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
長城新能源汽車如何破局前行是擺在公司前面的一道難關,口號已經喊出來了,那么該如何有效提振銷量呢?
開拓海外市場
為打開廣闊的市場空間,長城將目光瞄向了國內之外的全球市場,新能源汽車領域全球化競爭趨勢將日益凸顯。
長城汽車2025戰略發布會上,宣布將打造長城皮卡、哈弗等六大全球潮牌潮品,覆蓋中國、俄羅斯、東盟、歐盟、南美等十大區域市場。
實際上,長城汽車深耕海外市場已二十余載,是第一批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企業。
2019年,長城汽車正式宣布開啟全球化戰略布局。按照計劃,長城將形成“七國十地”的全球化研發格局和“11+5”(包括印度和泰國)的全球化生產布局。
當前長城汽車已經擁有日本、美國、德國等7個海外研發基地,俄羅斯和泰國兩個海外整車制造工廠,以及厄瓜多爾、保加利亞、突尼斯、馬來西亞等KD(散件)組裝廠,并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建立了營銷網絡,累計實現海外銷售70多萬輛。
長城汽車全球化布局起步良好。不過也應該看到,國內自主品牌打入海外市場的艱巨性。長城汽車原計劃2020年下半年完成收購印度工廠計劃,并已經派駐相關人員,但終因中印關系以及疫情影響而導致收購停滯,長城駐扎印度的中方人員大部分不得不撤回國內。
長城汽車2025年新戰略對自身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要實現年度收入6000億以及銷量400萬輛的目標,長城集團還得加強自身的研發實力,打造產品護城河。
另外,新能源汽車時代已經到來,可以預見,長城集團將把發展新能源車作為優先發展目標。這也是國內的傳統汽車廠商可以實現對歐美勁敵彎道超車的重要路徑。(江小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