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考慮到歐盟委員會已經加入MOBI,MOBI有意設定動力電池碳排放衡量標準的做法很有可能會得到歐盟委員會的支持。
事實上,歐盟已經關注到動力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問題,并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納入電池戰略行動計劃中。歐盟提出,加強電池回收材料應用,推動二次原材料供應,同時提出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可再生能源,以盡可能低的碳足跡支持歐盟電池制造業的可持續性。在去年出臺的一項長期的歐洲戰略能源研究計劃《電池2030+》中,歐盟提到,要將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至少削減1/5。
另外,今年1月下旬,歐盟向世界貿易組織(WTO)通報了《關于電池和廢電池的法規提案》,將現行電池管控方式由“指令”上升為“法規”,對歐洲電池產業鏈實施了更為全面的監管,包括引入碳足跡、原材料供求、可再生原材料使用比率等具體規定,以確保投放歐盟市場的電池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都變得可持續、高性能和安全可靠。新法規計劃于2022年1月1日起實施,不僅將影響所有歐盟成員國的自產電池,還適用于進口電池。按要求,從2024年7月1日起,投放市場的工業電池和車用動力電池必須具備碳足跡聲明。
“通過投資和適當的政策激勵措施,包括此次有關新監管框架的提案,我們正在幫助建立歐盟完整的電池價值鏈,從原材料和化學品到電動交通再到回收再利用。”歐盟內部市場專員蒂埃里·布雷頓表示。
據了解,歐盟委員會在2019年12月公布了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歐洲綠色協議”,希望能夠在2050年實現歐洲地區的碳中和,而加強對動力電池碳排放的管理就是其中一環。“歐洲綠色協議”執行副總裁弗蘭斯·蒂默曼斯表示:“清潔能源是歐洲綠色協議的關鍵,但我們在交通等領域對動力電池日益增長的需求不應損害環境。新的電池法規將有助于減少能源消耗,降低電池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此次的提案允許歐盟以安全、循環和健康的方式擴大電池的使用和生產。”
電力來源關乎電池環保
不少人好奇,車用動力電池究竟會排放多少二氧化碳?不久前,國際社交平臺臉書上有這樣一個帖子:制造一輛電動汽車的電池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相當于一輛汽油車運行8年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這一說法是否夸大其詞?
對此,美國環境研究智庫——突破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氣候與能源主任齊克·霍斯法瑟表示,生產過程中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取決于電池的產地,或者具體來說,取決于工廠的電力來源。他舉例稱,一輛特斯拉Model 3所搭載的75千瓦時電池,如果是在美國內華達州電池工廠生產,會排放4500公斤二氧化碳,相當于一輛汽油車行駛1.4年,每年行駛1.2萬英里(約合1.9萬公里)的排放量;如果電池在亞洲生產,將產生7500公斤二氧化碳,相當于一輛汽油車行駛2.4年的排放量,但遠不及上述帖子中所稱的8年?;羲狗ㄉQ,亞洲生產動力電池的高排放量主要是源于其“高碳電力組合”,因為亞洲較多利用煤炭發電,而特斯拉的內華達州工廠則使用了一些太陽能。
在霍斯法瑟看來,上述帖子有偏頗之處。“與電池制造相關的排放中,一半以上與電力來源有關。因此,隨著電網脫碳,與電池生產相關的排放將下降,但轎車的尾氣排放卻并非如此。”他說。另外,上述帖子遺漏了一件事,即電池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通過電動汽車運行時減少的尾氣排放來抵消。
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CS)曾發布一份報告稱,即使考慮到電池的生產、回收和處理流程,電動汽車仍然比燃油車更加綠色環保。美國能源部能源效率與可再生能源辦公室也研究了電動汽車的全生命周期,得出的結論是,電動汽車產生的溫室氣體和煙霧比燃油車少。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