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花3500元開一個月的特斯拉Model Y嗎?特斯拉日前在美國就推出了針對Model Y的租賃服務。其中,長續航版每月租金為499美元,約合人民幣3500元;高性能版每月679美元,約合人民幣4747元。兩檔車型首付均為4500美元,約合人民幣31460元。
講真,按每月3500元來算,35萬的Model Y,即使除去首付款,可以負擔7年的租金費用,這基本可以滿足一輛電動車的生命周期。對于車主來說,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對于特斯拉來說,也是增需的一種方式,這么看可以說馬斯克又成為左右逢源,人生贏家了。
辣么問題來了,如果中國也推出這項服務,你愿意嘗試一下嗎?對于這種純電汽車的租賃,真的有未來嗎?先說結論,我覺得這一定是趨勢,但要兩方面看。首先請我們要清楚,分時租賃和純電車作為運營工具的載體是兩件事。
分時租賃就不多說了,很早就有的概念,在這里咱們直接說益處——減少污染、增加車的利用率,減輕交通壓力、壓縮用車成本、拉低用車門檻、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總之就是優勢明顯,好處多多。
再說電車,優勢自然是用車成本低,缺點跟家用電車一樣,保值率一般。租賃服務確實能消除掉一部分人對電車的顧慮。比如,電池的衰減、二手車保值率和車輛維保等等。
另外就是使用便利性,以特斯拉Model Y長續航版為例,EPA(美國環境保護署)續航里程達到315英里(約合507公里),且特斯拉在世界范圍內的快速充電站已達到2000個,充電樁設備達到1.8萬個,并且充電設施部署的量級也在逐年增加,就補能的便利性上,還是極其方便的。
不光有特斯拉,威馬早就將小手“摸”向了這個業務,不同的是威馬是以即客行的形式出現,向大家提供公共充電、城市共享、旅游租車、網約車的業務,其本質也都是共享經濟。
當然,凡事都要兩方面看。共享經濟本質上其實跟團購一樣,都只是環節屬性,這種不產生實際價值的模式都比較難存活下去。這一點看看ofo和共享充電寶就知道了。電車租賃也是一樣,這件事要想起勢,前提一定是租車比買車打車更劃算。
再有,目前在國內,充電樁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電車的使用半徑。城市內的交通擁堵也同樣是制約電車租賃的一個問題,租車不如地鐵快,這也限制了電車租賃在城內的使用效率。
總之,分時租賃要看共享式的人均成本是否低于獨占式的人均成本,如果不是,那只會給城市增加像ofo這樣的鋼鐵垃圾。當然,電車出行一定是趨勢,是未來,它代表的是節能環保,且電車造成的污染相比油車是可以集中治理的。如果能把雙方的優勢發揮出來,揚長避短,那像特斯拉這樣的電車租賃業務還是非常有前景的,并且,從國內機動車占有量和駕照持有率間的巨大落差來看,也側向印證了電車分時租賃市場的潛力巨大,并且是可深挖的。(張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