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小記的美學,藝術與生活的奇思妙想

  • 發表于: 2022-03-08 19:13:37 來源:網上車市

由“浮云藝術”與知名設計師品牌“厭世房間”聯合主辦的“世外小記”陶源繪畫展,在2021年圣誕節之際溫暖開展。生活與美學的相遇,藝術與器物在具有冒險精神的家具設計店相互碰撞出了火花。品牌與藝術的結合就此展開了一段奇妙的緣分。策展人趙悅彤女士介紹說:此次藝術展覽,涉及到了奇思妙想的生活美學、與眾不同的成人藝術再教育、新時代下的藝術版權與品牌跨界等話題

記錄生活,以人為本的奇思妙想

趙悅彤:關于這個展覽想法是在一次輕松的聊天中產生的。初次來到“厭世房間”的實體店,驚喜的發現,他們的每一款家具設計產品和生活小物都長在我的審美點上,尤其是生活家居小手工藝品,富有幽默的設計感與小資調性,同時品質感兼具。可樂瓶子倒過來設計的桌子腿,充滿著冒險精神,怪誕又幽默,有趣又時髦,記錄著生活中的奇思妙想。這和我之前工作室“The SLab”所倡導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人為本,讓大家在生活中大膽嘗試新奇的事情,開放時髦! 我完全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懷著興奮的心情和老板聊了又聊,心里扎下了深深的種子,想怎么和我現在做藝術家平臺的事情結合起來,做一個品牌與藝術跨界的事情。隨后我覺得生活空間與藝術最好的結合就是在一個藝術展里融合呈現。

大半年探討,最終選擇陶源

趙悅彤:我在展覽開始前的大半年時間里都在和厭式房間的品牌創始人反復探討,選擇一個什么樣的藝術家,對于他們品牌來說有溫度,調性和理念又都十分契合的;什么樣的作品能夠拋棄形式直接闡明思想給到觀眾,大膽、性格不羈,怪誕卻優雅,同時兼具有趣。最終我們落定了青年藝術家陶源,他2017年畢業于中央美院實驗藝術系。本次展出的作品是其在研究生時期所作的視覺日記實驗,和很多藝術家們燃燒生命般的揮灑不同,他的創作需要安靜下來休閑地閱讀觀看。

正是這種繪畫日記,把他在當下思考的問題以日記形式表達出來,從畫面可以感受到一種記述趣味性。不同于嚴謹的創作,他的作品多了一些記事。我們欣賞和推崇他關注動植物的保護和城市環保,并且有著國際視野的思考,把小我融入地球大家庭。家具是生活的必需品,除了提供日常生活品的實用價值以外也輸出精神價值,這也是品牌做藝術品的初衷。

左起藝術家陶源、浮云藝術趙悅彤、厭世房間韓總

世外小記,一椅一床的溫情

趙悅彤:“世外小記”這個主題讓我想到了一位詩人王爾德,他曾預判:生活美學是生活與藝術的最終結合。現如今人們對于審美的需求已經從美術館轉移到生活中的各種物品。當我們在欣賞藝術家陶源的作品同時,也能感受到“厭世房間“iiinsitu studio”獨特的審美以及對生活的感悟。設計師通過對家居產品細節的藝術創新,對質感的把控,實現將普通的一把椅子、一張床,變成一件能給我們生活帶來情感、溫度、力量、驚喜的藝術品。

從藝術教育到“成人藝術再教育”

趙悅彤:我想把生活美學與藝術的故事講好,做出1+1>2的效果,為大眾營造出真正可以讓心靈安靜,在浮躁的社會中能治愈自己的凈土。我曾經在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學習藝術管理,研究藝術療愈、成人藝術再教育、公共藝術、當代藝術策展等,其中最牽動我的是藝術療愈和成人藝術再教育。回國后,圍繞著成人藝術再教育,我策劃過一些藝術展,做過國畫系統課程培訓,舉辦過藝術品鑒會,針對成人推廣線上線下繪畫課程等等,把理論付諸到實踐中。后來我發現國內成人藝術再教育的空間十分有限,成年人花更多時間在生存和賺錢上。近幾年我驚喜的發現大家對美好生活的標準越來越高,對美的認知也有很大的提高,各種品牌與藝術展的跨界合作也頻頻出現。純粹的心靈與藝術之間的溝通,我想“世外小記”也許是成人藝術再教育的一個小小入口吧。

從藝術版權到生活的品牌跨界

趙悅彤:“世外小記”是“成人藝術再教育”的嘗試,是藝術版權到生活品牌跨界的實踐,是我目前工作的延伸。回國以后,我就置身于自己熱愛的藝術商業化項目中。浮云藝術給了我很多機會,這個平臺也十分超前,有藝術IP跨界、藝術品租賃等業務,還孵化自己的展覽IP在全國落地。其中藝術IP跨界服務了很多服裝、彩妝、食品等一線的品牌。藝術家和博物館IP業務也在不斷地升級迭代。我簽到了一些在歐美很有流量受歡迎的藝術家獨家版權,開發并用到了國內的一線品牌跨界項目中。“世外小記”是其中的一個案例,未來希望能更多的與品牌做藝術跨界項目,讓我們的藝術家可以廣泛的被大眾所認知,讓藝術IP為品牌提供更多優質內容。

右一浮云藝術趙悅彤、右二好萊塢電影制片人社會活動家Kevin、三版工坊滿老師

右一浮云藝術趙悅彤、右二厭世房間韓總、右三雕塑家崔宇

“杯子中的小人、篝火升起的蘑菇云、碩大的黑色垃圾袋、盆

栽里的參天大樹……”,

陶源

1991年生于信陽,

2012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附中,

2017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

現生活工作于北京。

"和很多藝術家們燃燒生命般的揮灑不同,

我的創作需要安靜下來休閑的閱讀觀看。"

自述

我2013年到北京上學,造型考入的中央美術學院,后進入實驗藝術學院,畢業之后就一直留在北京。出生中原,但大部分的時間都生活學習在北方,變得就有很強的適應性。現在是一名半職業藝術家,教學的同時繪畫,這次展覽中的作品,是在校期間就開始的一種創作,說創作可能不準確,這更像是繪畫日記,把我自己當下的思考的問題以日記形式表達出來,從畫面可以感受到一種記述趣味性。不同于嚴謹的創作,更多了一些記事一樣的小品。

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很渺小但同時也覺得自己有著獨屬于自己的思考,把自己描述成一個魚餌,被魚鉤掛著牽引在水底,沒有了自己的生活狀態,等待命運的選中,被一只透明杯子扣在杯中自燃、希望像原子彈爆炸一樣引發關注、像被釘子釘在地上一樣無力掙扎…

有時也會思考中華文化總結下來的名句:

像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一寸光陰一寸金、

吃了秤砣鐵了心。

這樣的句子總能讓我想到很多有趣的畫面,同時有些作品也會關注動植物的保護和城市環保意識,就如我說的那樣,這些作品更像日記,不只是記錄我自己的心情感受也會記錄我所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我不想把自己的想法描述的那么復雜,很多優秀作品所表達的概念都不復雜,換一種更個人的角度再次思考和呈現出來希望能夠帶來更多有趣的感受。

"和很多藝術家們燃燒生命般的揮灑不同,

我的創作需要安靜下來休閑的閱讀觀看。"

陶源的創作是典型的表現主義作品,藝術家非常重視自我的感情表達,詼諧幽默地傳達了生活之外的各種思考,其中也不乏對動植物保護和城市環保的呼吁。

觀看他的作品總能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有不經意的意外之喜。這正與厭式房間-iiinsitu studio集合冒險精神、型格不羈、怪誕卻優雅的法式幽默不謀而合。

如今人們對于審美的需求已經從美術館轉移到生活中的尋常物件。當我們在欣賞陶源的作品同時,也能感受到iiinsitu studio獨特的審美以及對生活的感悟。設計師通過對家居產品細節的藝術創新與對質感的把控,將一把椅子、一張床,變成一件件能給我們生活帶來情感、溫度、力量、驚喜的藝術品。

帶上審美的眼睛,藝術就在你身邊,當你擁有什么樣的生活,你就活在什么樣的美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