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泰、力帆:去年一年虧損額均超總市值

  • 發表于: 2020-01-22 09:49:54 來源:澎湃新聞

去年11月,一份銀行內部郵件內容曝光,其中稱因獵豹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力帆汽車四家車企年底將進入破產程序,要求對這四家車企上下游產業鏈情況展開內部風險排查。

去年11月,一份銀行內部郵件內容曝光,其中稱因獵豹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力帆汽車四家車企年底將進入破產程序,要求對這四家車企上下游產業鏈情況展開內部風險排查。

其后,四家車企先后辟謠了“被破產”的傳聞。

只是,二個月后,其中的兩家車企——眾泰和力帆就發布了2019年巨虧數十億元的公告。

2020鼠年春節未至,眾泰汽車的一聲虧損“驚雷”轟動了整個汽車行業。

1月20日晚間,眾泰汽車(000980)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9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60-90億元,與上年同期盈利8億元相比大跌850%-1225%。而截至1月21日收盤,眾泰汽車的市值為54.34億元,也就是說,其去年一年的虧損額已經超過企業目前的市值。

眾泰、力帆辟謠破產傳聞后 去年一年虧損額均超總市值

公告發布后,眾泰汽車1月21日早盤再次大跌。截至下午收盤,眾泰汽車股價下滑6.94%至2.68元/股,遭遇近兩個月來的低谷。

根據公司三季度財報,眾泰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54.0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59.5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7.6億元,同比下降283%。

針對全年虧損相比前三季度又出現暴增的原因,據眾泰汽車解釋稱是來自銷量大幅下滑導致的經營虧損,另一方面則來自于計提的大額商譽減值準備,據稱約為60億元,具體金額尚待相關機構進行評估后確定。

所謂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并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并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所以,一旦收購的企業業績表現不佳的時候,那么商譽就會被減值。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60億的“巨雷”埋于三年前。

2017年4月,原金馬股份通過全部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了永康眾泰100%股權,交易對價116億元。交易完成后,金馬股份更名為眾泰汽車,永康眾泰資產注入上市公司。

正是在這筆交易過程中產生了65.52億元商譽。與之對應,眾泰股東鐵牛集團承諾公司2016至2019年經審計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2.1億元、14.1億元、16.1億元和16.1億元。

此后,除2016年,永康眾泰汽車經審計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約12.33億元達到預測值,從2017年開始,永康眾泰連年未達預測值,剛剛過去的2019年,情況甚至一度惡化。也因此,近兩年來業內多次預測眾泰汽車存在商譽減值的風險。

而在眾泰汽車資金問題不斷惡化的情況下,2019年12月,該公司還在A股市場引發一場“連環雷”。因眾泰汽車拖欠比克動力等上市公司的供應商欠款,比克動力出現應收票據未能兌付的情況,這又將當升科技、新宙邦等多家上市公司拖下水,甚至還包括科創板新股杭可科技和容百科技,同期進行大量壞賬計提。

事實上,除了羸弱的“造血”能力,眾泰在2019年被曝一系列負面消息,包括資金鏈危機、工廠停產、供應商追債等等。2019年11月,一度傳出某銀行針對包括眾泰、力帆汽車等四家自主車企的上下游供應商進行風險排查的通知熱傳,通知明確該四家車企年底將進入破產程序,預計涉及上下游汽配供應商產業鏈合計約500億元壞賬。

雖然,此后,四家車企紛紛出面辟謠“被破產”,但毫無疑問,在車市寒冬之下,四家車企慘淡經營卻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眾泰,1月20日晚間,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力帆股份,601777)也緊隨其后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2019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9.8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預計減少52.34億元,同比下降2068.77%。其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后,公司業績預計為-45.26億元。

截至1月21日,力帆股份下跌4.85%收于2.94元,當日總市值為38.62億元,其去年虧損總額同樣超過了總市值。

與此同時,力帆股份還在當晚的另一則公告中稱,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21.25億元,將減少公司2019年度利潤約21.25億元。其中,對不能充分使用的設備計提減值準備約11.31億元,對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約4.99億元,對存貨計提減值準備約2.96億元,對商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1.99億元。

去年力帆股份汽車銷售業務表現不佳,2019年全年力帆汽車累計產銷為18598輛和22536輛,同比下跌78.62%和75.52%。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為2888輛和3091輛,同比下跌71.12%和69.49%。

關鍵詞: 眾泰 力帆 虧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