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車險行業最大的兩件事莫過于2006年交強險的實施以及今年9月車險綜合改革的落地。車險綜合改革力度之大、影響之深遠,可謂前所未有。
備受業界關注的車險綜改自9月19日施行至今已經兩個多月,銀保監會表示,改革實施以來,指向的“降價、增保”目標效果顯著,出現保費價格下降、手續費率下降“雙降”和保險責任限額上升、商車險投保率上升“雙升”的新局面,市場亂象得到明顯治理。
吳敏/攝影
車車科技創始人兼CEO 張磊在由泰康在線舉辦的“綜合改革下的車險創新及行業未來發展”圓桌論壇上表示,作為一家全國在線的數字化車險交易平臺,綜合改革以后,可以從數據分析上看到兩個非常明顯的變化。一是達到了“降價、增保”的目的,車險保費整體便宜了25%以上,真正實現了讓利于民。二是實現了價格差異化。在允許保險公司自由定價以后,對保險公司本身的定價能力提出了極大的考驗,同時對各家保險公司的科技屬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作為行業主體的保險公司、中介公司又該如何應對這種變化?張磊認為,未來不論是保險公司還是中介公司,都更需要數字化的工具,才能夠準確將每輛車的價格,準確的報出來。同時實現在線智能核保,并且通過線上化工具進行精準和科學的定價。
光博咨詢創始人兼董事長祝光建亦表示,在綜合改革施行之后,最大的兩個變化就是普遍價格更低,同一客戶在不同保險公司之間,報價的差異性加大。“以前市場上90%的報價基本上差不多,現在是90%以上的業務,不同的公司報價都不一樣,并且差別特別大。”在他看來,降價之后,保險公司如何為客戶提供更方便、更實惠的服務成為更為關鍵的問題。
對此,中保車服副總裁彭柱石也表示深有同感,他說道:“綜改之后,保險公司對于服務的強調,是前所未有的。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去年我們開始推廣增值服務,但推了一年多,沒有多少中小公司感興趣。但綜改以后,我們經過一個月的推廣,有40多家公司跟我們聯系,聯合共建。”
除了服務,綜改之后,中小公司對理賠效率的關注也明顯提升,中保車服的定位是一家車險服務科技平臺,近兩年一直在探索車險理賠服務模式。“前期跟中小公司推薦的時候,好像感興趣的不多,現在只要把提升客戶滿意度和降低車險理賠和運營成本的效果講給他們聽,大家就都非常感興趣。”彭柱石說道。
在路比科技創始人兼CEO李欣看來,綜改之后,保險公司定價空間更大,但要實現差異化定價則需要結合外部數據來解決,比如人的數據和車的數據以及車聯網數據如何尋求更多的結合點,讓車險更線上化、更智能化、定價更差異化,這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她認為,人工智能時代,汽車將越來越智能化,整個汽車行業都在迅速發生變化,車險也應該去迎合這些變化,所以誰能將這些數據以及人工智能跟車險各個環節結合得更快,更緊密,誰就將在行業占據領先地位。另外,綜合改革鼓勵車險產品的差異化,這也給產品的創新提供了機會。
那么,未來科技又將如何改變車險?彭柱石從理賠的角度分析稱,一是提升效率,二是反欺詐和降低成本。祝光建也深有同感,他說道:“以前不論客戶是買保險,還是理賠,經歷的時間和手續都特別長特別多,而科技能讓客戶及時得到報價,及時得到承保,及時得到電子保單,及時得到理賠,科技使保險公司查勘和理賠等一系列問題都能高效地完成,提升客戶服務的效率。另外,科技還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因為要服務成百上千的客戶,不是靠員工996和007就能夠做到,只有靠科技手段才能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目前我國車險行業的平均管理成本是10%左右,而美國的中小保險公司管理成本都能達到5%左右。”
張磊則表示,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車險綜改以后,大公司有龍頭聚合的效應,中小公司做車險反而會面臨更多挑戰,但實際綜改以后,真正掌握科技能力的公司,反而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因為過去的車險是一個靜態的定價,是根據過往的賠付率做一個簡單的定價,所以同質化非常嚴重。而未來的車險定價空間非常廣泛,可以按照碎片化和在線的動態定價去服務消費者。有了動態IOT連接能力,未來的車聯網和新能源車都是在線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準確識別風險,讓好車主能夠得到更便宜的價格,這時候消費者就不僅僅是看大公司的品牌效應,更多的會感受到技術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優惠。”張磊說道。